智汇中国 亚太区股票研究报告
Share Buttons
覆盖超过1,300家企业的原创研究,这些企业市值合共17.16兆美元,包括400多只中国上市股票。主要提供值得深入探讨的主题分析内容,独到的股票交易建议及相辅相成的全球观点。
请登入到Credit Suisse PLUS查看完整报告。
报告 |
2023年2月22日 在中国,国内公募基金日益提升的影响力未来仍将是最值得关注的因素之一。在中国进行投资时,监控国内基金的情绪和持仓情况变得愈发重要。据我们估算,截至2022年底,国内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00只,这些基金持有近17.6%的A股自由流通市值。虽然2022年基金整体表现不佳,但据我们估算,多数类型的股票基金2022年第四季度均有资金流入。 国内基金最新持仓情况。根据最新披露,我们发现,境内基金的价值股配置比重较低,高贝塔、高波动和成长型股票配置比重较高。与北向投资者相比,国内基金经理会超配小盘股、高波动股,而对价值股和红利股配置水平都比较低。从本季度来看,基金增持的板块包括信息科技、工业和必需品,减持了金融板块。 |
2023年2月21日 中国电动车锂电池价值链:调研随笔 (第一部分):电解液和隔膜——实地考察和会议要点 随着中国放开边境管控,瑞信能源团队重新出发;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会发布一系列观点及发现,分享团队的实地调研结果。2月13日那一周我们开启了本次调研之旅第一段,调研中国电动车锂电池材料行业。据业内人士反馈,电解液行业的机会在于新型电解液溶质锂盐LiFSI,而隔膜公司对于产品降价的前景存持不同意见。 |
2023年2月20日 中国美妆行业:2023年1月的瑞信月度线上跟踪调查:信心逐渐回升 由于今年春节较早,消费支出转移,因此化妆品品牌在1月份的在线销售均出现了下滑。1月份行业表现疲弱的原因主要有:1) 部分客流从线上回归线下,(2)消费支出转向与春节假期更为相关的品类(餐饮、服装、食品饮料等),以及(3) 报复性消费需求在双十一被提前释放。1月淘宝/天猫的护肤品销售额进一步下滑,同比下降41%(2022年12月同比下降22%)。1 月份彩妆销售同比也下降了40%,降幅较12月份(同比下降35%)进一步扩大。 我们认为2023年1月行业线上线下美妆销售已经触底,未来跌幅将逐步收窄,因为(1)春节假期提前带来的影响正在消退,(2)消费者信心回暖——瑞信瑞启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一个月前的59.5已回升至62.6。 |
2023年2月15日 中国运动鞋服板块:2023年1月瑞信月度线上跟踪调查:走软但不构成担忧 由于2023年春节较早,消费支出转向线下渠道和其他品类(餐饮、食品饮料等) ,2023年1月中国运动鞋服线上销售势头有所放缓。淘宝、天猫和京东的运动服饰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8%(12月:同比下降10%)。但我们对此并不担心,因为线下销售的强劲表现可以抵消线上销售下滑的影响。分销商表示,“春节期间客流量出现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也有一些客户取消了线上订单”。 受春节时间的影响,2月份同比增长可能会继续放缓。我们估计23年前两个月行业零售额可实现温和的个位数增长。从2023年 3月份开始,零售销售、库存和折扣环比将逐步改善。我们预计,随着行业对新增门店和订单量的前景变得更加乐观,23年下半年可实现更为强劲的增长。 |
2023年2月11日 春节过后迄今,由于企业(特别是2022年受宏观不利因素影响最大的小型企业)对运营前景的预期向好,工业激光器需求一直较为强劲。我们认为行业复苏可能早于市场预期,并对复苏的可持续性持乐观态度。我们认为2023年工业激光需求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 21年下半年-2022年投资不足导致的需求延后释放,(2)中国快速增长的新增贷款预示着需求复苏,(3)当前下行周期已持续17个月。 |
2023年2月10日 自2022年末以来,中国以超乎市场预期的速度开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瑞信瑞启中国的月度消费者信心调查的结果印证了我们基于对人员流动和高频数据的追踪以及实地考察得出的复苏结论。我们认为应密切关注春节假期过后的需求复苏步伐以及复苏的可持续性。政府各部门也在加大力度促进消费。要进一步推动市场复苏,政府在未来几个月可能需要采取更多果断措施,尤其是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政策的连续发力可以在疫情防控取消后被压抑的需求反弹逐步释放殆尽前,促进经济的持续复苏(今年主要聚焦消费复苏)。 |
2023年2月8日 中国医疗保健行业:2023年影响中国市场的部分全球制药/生物技术催化剂 超过30项全球制药/生物技术催化剂会对中国企业产生较大/中等影响。我们对2023年近50项全球制药/生物技术催化剂进行了总结,并根据这些催化剂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市场竞争和商业格局的潜在意义(如果中国企业获得授权将该药物引进中国),评估了它们可能会给中国制药/生物技术企业带来的影响。我们认为,其中有14项关键催化剂具备潜在重大意义或对中国企业有着重要影响,这表明中国制药/生物技术企业与全球生物技术企业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 |
2023年2月3日 三年来,中国首次从疫情恐慌阴影中走出来。 2023 年春节期间,之前被抑制的旅游需求迎来了强势复苏。国内旅游收入及客流量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73%及89%。出境游限制的放松也拉动了受中国人青睐的旅游热点地区的需求。我们见证了春节假期的消费强势复苏,消费板块在2023 年春节假期的收入较2019年增长了12.4%。电影票房收入高居历史第二,酒店平均客房收入(RevPAR)也在强有力地回升。我们基于出行、高频数据和实地考察的追踪数据均证实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复苏。政策方面,中国政府也在加大国内消费刺激力度,我们认为这将增强投资者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
2023年1月20日 2023年,航运细分板块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油轮将继续维持结构性上升周期态势,干散货船可能因需求不确定而呈现区间震荡,集装箱船则会继续面临下行压力。油轮将成为核心受益板块的理由包括:(1) 俄罗斯石油、成品油运输改道全面推进;(2) 全球石油补库存浪潮将可能掀起;(3)中国促增长战略和疫后开放需求;(4) IMO环保新规导致供应面趋紧。 |
2023年1月18日 我们估计,继2022 年增长+3%之后,中国自动化部件市场将在2023 年实现+4%的增长(与中国自动化公司具有较高相关性的自动化部件OEM市场,在2023/22 年实现2%/-3%的增长)。我们认为,防疫限制和供应链短缺干扰了2022 年的行业增长,由此造成了一些海外品牌积压订单,而这将为2023年上半年的增长提供支撑。鉴于2022年增长放缓,我们预计2023年的下行风险也会减弱,现有订单积压、新能源市场健康态势和传统终端市场的复苏潜力将为2023 年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
2023年1月17日 中国医疗保健行业: 7 种抗新冠病毒药物将在2023年上半年角逐中国市场 我们估计,2023 年中国新冠小分子药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5 亿元人民币,远超出我们在“重新开放”前的估计。在我们的最差和最佳情景分析中,新冠小分子药的市场规模分别是119亿元人民币和436亿元人民币。我们预计,到2023年上半年末,中国市场将有 7 种新冠小分子抗病毒药物上市,这将让市场份额的角逐更加白热化。随着更多国产新冠抗病毒药物进入市场,我们预计国产新冠病毒药物的定价将远低于进口药物。 |
2023年1月11日 中国半导体行业:更加优质的功率分立器件(IGBT和SiC MOSFET)将驱动更加绿色的世界 虽然增速受高基数的影响有所回落,但我们预计,全球 IGBT 市场在2023-25年期间将实现13%的复合年增长率,主要受到汽车行业同期16%的复合年增长率推动。此外,假设SiC渗透率将从 2022 年的12%提高到2025年的20%,我们预计车用 SiC MOSFET 在2023-25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9%。我们预期,受益于产品技术的改进和中国晶圆产能的增加,中国 IGBT 供应商能够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在电动汽车IGBT 领域。中国供应商的全球IGBT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 4%提高到2022 年的 9%,我们预计到 2024 年将增至13%。此外我们还预计,中国 SiC 供应商(芯片和模块)的市场份额也将会扩大,从2021/22 年占全球市场的4%/5%提高至2024年的 12%。 |
2023年1月11日 我们谨慎看待2023 年第一季度和 2023年全年的形势,前期下降表明,消费技术需求依然乏力、半导体库存增加、服务器和工业板块进一步疲软,下游减产消耗内部高位库存。我们认为,下半年的复苏催化动力包括库存量减少、通胀压力缓解、面板/内存的物料成本下降,以及当前美元贬值、中国回归正常和近期成熟代工厂和内存延期交货等等。 |
2023年1月6日 中国医疗保健行业:2023年展望—黎明终将来临,但仍需静候多日 我们认为,继2022 年第四季度的反弹之后,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将在 2023 年继续复苏,但增长速度可能较为温和。我们预计 2023 年将有一些医疗保健行业的特定驱动因素,包括监管边际改善、“重新开放”后医院患者流量改善、创新/全球化以及更多上游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在2023 年,我们更看好医药、生物科技和医疗服务细分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的增长都将更好地获得创新、带量采购压力减轻和“重新开放”后医院患者流量的支撑。 |
2023年1月5日 中国公用事业和可再生能源行业:2023年展望 — 成本下降驱动加速增长 2023 年,我们预计成本下降将成为中国公用事业和可再生能源公司需求复苏和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可再生能源方面,由于太阳能级多晶硅供给突破瓶颈并且风机招标价格下降,太阳能组件和风机成本将同比下降 20-30%。我们认为,可再生能源运营商最有能力成为成本下降的受益者,将会扩大装机规模和利润率。下游太阳能组件公司也会受益于需求加速增长。考虑到煤炭成本压力和竞争加剧,我们不看好燃煤独立发电公司。城市燃气是公用事业领域为数不多可以从中国重新开放中受益的行业之一 (根据瑞信预测,2023 年全国需求增长 7%,2022 年同比下降1%)。经历 2022 年表现不佳时期之后,香港公用事业股的股息率已经显著改善(平均为6%)。 |
2023年1月5日 亚洲科技策略:2023年展望 — 上半年深度探底后温和复苏在即 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需求将持续疲软,期间盈利和代工厂开工率将陷入低谷。我们推荐逢低买入,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期间预计行业可受益于更精简的渠道、中国的重新开放、缓解的通胀压力以及更合理的可比估值。消费科技和商业市场方面,我们预计行业销售下滑速度将会放慢,2023年智能手机将在从2022 年同比下降10%恢复至稳定水平,个人电脑的市场下滑速度会降至较高的个位数。汽车、云/人工智能和工业产品的增长可能有所放缓,但仍具备较强的技术升级驱动力。我们预测科技行业在遭遇小幅下降后会迎来温和复苏,并看好具有股价上涨机会跑赢疲软科技周期的科技公司。我们还认为,2023年上半年的探底过程会显现周期性机会。 |
2023年1月5日 在经历了充满挑战的2022 年之后,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将在 2023 年迎来多项利好,包括:(1) 具有吸引力的估值:部分公司的股价甚至低于现金价值,或者核心业务的估值严重偏低。 (2) 运营能力增强有望开启上行空间:产品结构增强(提升毛利率)和经营杠杆率可能带动利润率上行。(3) 投资者仓位较低, 宏观经济的复苏和监管层面的利好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相比全球同业公司,中国互联网公司在重新开放的大环境下会有更明显的边际改善。 |
2023年1月3日 中国金融行业:2023年展望 — 宏观经济复苏改善中国金融行业前景 鉴于瑞信策略师预测沪深 300 指数有望在 2023 年录得21%的涨幅,我们认为券商将在股市中乘势而上,跑赢其他金融子行业。目前券商行业估值不高(处于历史估值15%的低位),并将迎来多个结构性机会,是建仓良机。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将受益于防疫和房地产政策风向转变,但银行的增长前景更好。我们预计 2023 年银行有望录得9%的净利润增长,而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长为0-5%。 |
2023年1月3日 2022年中国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及房地产行业的双重拖累。挥别充满挑战的多事之年,2023年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中国能否顺利走出疫情阴影,实现平稳有序重启,恢复经济增长并重振信心。中国政府已表示政策重心将从疫情防控逐渐转向经济增长,并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们预计,中国将加快财政支出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增长。全面重新开放后,零售销售可能会有显著回暖;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可能在高基数效应下降至中等个位数,但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鉴于外部需求疲软,出口增长可能构成重大拖累。 |
2022年12月15日 历经充满变数的一年,近期中国重新开放步伐持续,中国国内消费复苏可期。我们认为,过渡期间复苏过程可能会先抑后扬,预计在 2023年下半年全面重新开放后,消费将呈现显著且强劲的复苏。不同领域的复苏节奏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预计乳品行业将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步增长,春节期间白酒销售流通情况可能后遭遇挑战。我们预计运动服装需求将在2023年中期复苏,而餐饮行业的需求复苏将出现在2023年后期。调味品/啤酒将受益于盈利恢复/高端化趋势。我们更加谨慎看待化妆品需求和家电出口。由于从2022年开始,成本价格基本呈下降趋势,2023年运动服装、调味品、啤酒等行业的利润率将有所上升。2022年以来,乳品和家电企业毛利率因成本下降而得到改善。 |
2022年12月9日 我们乐观看待 2023 年的工业股行情,因为我们预计在重新开放和房地产救助措施的支持下整体经济复苏将促进基本面改善,而多数工业股的交易估值都不高。我们在评估细分行业的相对吸引力时,综合考虑了五个因素:(1) 细分行业的增长潜力;(2)国产替代的潜力; (3)当前估值水平; (4) 重新开放和房地产恢复的弹性。我们更看好自动化、激光、检测和电动车零部件,因为这些行业在 2023 年及以后具有稳健的增长前景,并且估值不高。铁路设备和电动车零部件是重新开放的主要受益者,电梯和工程机械预计将最受益于房地产建设复苏。建筑业在2022年上半年是防御性行业,虽然估值较低,但 2023 年可能表现平平。 |
2022年12月2日 全球投资转向亚洲,亚洲内部重心转移。我们预计2023 年亚洲将出现两个重要转变。首先,出于营收坚挺、利润率和盈利周期出色、美元走软以及每股收益正向修正的考虑,我们预计全球投资者将把资金从美国转移到亚洲。其次,随着全球经济逼近低谷、利率见顶和科技公司收益变现前景更加明朗,我们预计亚洲上半年的经济中心将从中国、日本、印度等大型内陆经济体转向更多北亚地区的出口导向型市场。 |
2022年11月25日 我们将中国汽车连接器行业纳入研究范围,并预计,到 2026 年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 764 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压和高速连接器将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在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的推动下,中国汽车高压/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到 2026 年将达到 359 亿元人民币/250 亿元人民币,2022-26 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 43%/26%。我们认为,换电和储能将成为汽车高压连接器的延伸市场,有助于行业参与者的蓬勃发展。 |
2022年11月 25日 我们认为,家电行业目前低迷的估值已经体现了 2023 年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的预期,而近期出台的房地产政策预示着拐点或将出现。同时,在全球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海外市场的需求将继续面临挑战。对于 2021年-2024 年国内白色家电的需求预测,我们基于 2023/24 年房地产市场更加稳定的假设,认为白电需求量将维持在平稳水平,而需求额将受高端化趋势的推动实现5%复合年增长率。此外,原材料成本走软将有助于缓解家电企业2022 年第四季度/2023年的利润率压力。 |
2022年11月24日 新冠疫苗公司有望从未来疫苗接种计划中受益,但竞争对手众多。中央政府正在制定全国疫苗接种计划,我们认为,新冠疫苗公司可从中受益。不过,除了 9 月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EUA) 的两种疫苗外,来自 11 家公司的 14 种疫苗已经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协调的头对头 (H2H) 试验中进行了测试,其中一些疫苗很有可能获得紧急使用授权。 |
2022年11月23日 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双十一”回顾和瑞信每月网购跟踪报告 – 第三篇 “双十一”期间,国货品牌在天猫渠道的销售业绩略显疲软。与同期比较(8天预售加 11 月 1 日至 11 日),天猫渠道运动服饰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微增 1%。多数国货品牌的销售增长较为温和。 瑞信瑞启中国近期(11 月 21 日)发布的运动服饰调查显示,“国潮”趋势正在放缓。由于10 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防疫措施,线下客流量受到严重影响,消费情绪亦显疲软(疲弱的网购销售反映此状况)。我们的跟踪报告显示,10 月份网购销售额下降了 11%(9 月份同比下降 1%)。不过,我们在过去两周看到更多的积极信号,防疫策略优化调整以及经济逐渐复苏(瑞信预计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迎来拐点)有望提振行业和市场情绪。 |
2022年11月7日 中国半导体行业: 为在风浪中前行的半导体设备和硅片企业指明方向 中国仍致力于发展国内半导体产业系统,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为最终目标。我们预计2023年中国晶圆厂新增产能增速将放缓10%,但到2024年将恢复增长至1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短期晶圆厂产能建设放缓实际为设备和硅片供应商提供了更可持续的增长环境,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开发技术,缩小与海外同业的差距,并完成客户认证。 我们预计中国半导体设备商的国内市场份额将从2022年的14%扩大到2024年的25%,收入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31%。 |
2022年10月31日 亚洲十大经济体 (A-10:中国、印度、印尼、日本、菲律宾、越南、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 累计占全球GDP的50%和全球出口的 60%,并在2010年至2019年间向全球输出资本5万亿美元。我们注意到亚洲人口结构变化的速度远超其经济扩张速度,并且具有显著差异:日本、韩国和台湾人口结构变化加速,而印尼和菲律宾人口结构变化则极为缓慢。中国大陆和泰国存在“未富先老”的风险,印度面对的挑战则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其迅速膨胀的劳动力。亚洲老龄化进程是否会减缓劳动力和资本供应? |
2022年10月26日 中国消费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有充足的长期增长空间。互联网消费贷得益于网贷渗透率提高及GDP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其余额将达到8.4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2022-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7%。小微企业贷受益于政策扶持,我们预计2025年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将分别达到69.5/27.8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8.6/9.7%。 |
2022年10月25日 2022年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大独角兽公司来源地。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科技自主和供应链安全仍是中国的首要关注点。我们看到独角兽公司迎来了成长机遇,特别是那些在缩小关键技术差距的公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中美审计监管谈判取得积极进展,针对大型平台公司的监管政策也正在微调,此举可能会对中国的初创企业发出积极的信号。 |
2022年10月24日 在煤炭价格长期合同的机制下,结构性煤炭短缺可能持续,短期內在用煤高峰期间难以得到缓和。与此同时,间歇性供应中断(因产煤大省疫情复发、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以及铁路维护计划) 也或将支撑国内煤价。尽管近期降温减少了南方电厂的每日煤炭消耗量,但因供应量减少,市场供应仍然紧张。目前尽管在中国东北供暖季开始时煤炭供应相对充足,后续供给未获得保障。我们预计第四季度存在约3000万吨的煤炭缺口,支持煤价坚挺。
|
2022年10月21日 中国化妆品行业 – 双十一展望: 瑞信月度线上跟踪指标(1) 今年的双十一与往年有何不同?从李佳琦的综艺节目《所有女生的offer》可以看出:(1) 与去年相比,全线产品折扣更高(买一送一或更多); (2) 国际品牌折扣力度更大 (高达 50- 60%的折扣) ;(3)李佳琦对部分品牌有条件保证成交总额有望同比翻番,爆款产品可能进一步表现突出,意味着积压的需求有望得到释放。 9月份,护肤品在线销售仍然相对疲软,该品类在淘宝、天猫/京东平台的整体销量下降 3%/8%,但较平静的8 月份 (-14%/-10%) 略有改善。本土领先品牌 9月销量情况环比改善。 |
2022年10月12日 2022年第三季度市场观点:9月行业形势有所改善;总体趋势依然喜忧参半。根据我们的渠道调查,一些品牌9月自动化订单同比增长较7-8月呈现连续改善 (可比公司21年9 月订单增速较低) 。 然而,自动化市场的潜在复苏仍然喜忧参半,尤其是传统终端市场。我们还听闻竞争加剧(特别是在新能源市场)可能导致2022年下半年价格走软。我们对2022年第三季度机器人领域销售增长的乐观情绪高于自动化零部件。 |
2022年10月12日 亚洲半导体行业:2022年第四季度前景 — 针对疲弱需求及高库存做出调整,恢复行业稳健发展 即将公布的业绩情况:行业处于低迷期。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减速的原因包括利率/通胀上升、商品消费向服务转移、地区冲突、中国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高库存及新CPU平台扩产前超大規模订单暂停等持续不断的阻碍因素,以及无晶圆厂、内存和代工厂销售疲软。在 2022 年第四季度,我们预计成熟 12 英寸装载量将继续下降。台积电有望在 2022 年第四季度实现坚挺表现,但在2023年上半年呈现温和回调。从跨周期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股價具有吸引力,但仍认为风险处于早期阶段,在高库存和需求疲软的情况下,2022 年第四季度營收可能將继续下降。 |
2022年10月 10日 中国聚酯薄膜(BOPET)产业最初供应包装等低端市场。但随着高端市场需求的激增,BOPET 薄膜生产商的产品系列乘着这个趋势开始向高端倾斜。我们预计2021-25年BOPET薄膜的高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17%) 将比低端市场 (复合年增长率+2%) 实现更快的增长。我们深入研究这些终端市场并评估未来 2-3 年的增长潜力。 |
2022年10月6日 中国激光行业: 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预览—全年预期进一步下调; 复苏欠可见度 我们渠道调研显示,继7月和8月的微弱回暖之后, 9月份激光切割机的需求不及预期。我们认为,第三季度激光切割机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此前我们的预测是销量会在低基数上有小幅增长。虽然第三季度销量不理想,但激光和设备的平均售价降幅比第二季度温和。具体来说,我们预计第三季度激光器平均售价将出现个位数的季度环比下降,而第一/二季度的环比降幅为15%左右。 |
2022年10月5日 瑞信亚洲和欧洲团队共同对友邦和保诚的业务、渠道、产品、内含价值、以及增长潜力进行了深度横向比较。我们的研究分析强调了这两家公司的优异投资机会。从中期来看,我们认为这两家保险公司的两位数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operating RoEV)具有可持续性,因为二者都是高质量保险公司。其中,我们更看好友邦,其资本实力更强,股东资本回报也更高(友邦为6.1%,保诚为1.9%),而且管理团队稳定。在加息环境下,友邦的内含价值也比保诚更具韧性。 |
2022年9月27日 深入解析中国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价值链: mRNA新冠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的国内生产和对相关股票的影响 我们估计,在2023/2024/2025/2026财年每年可能需要大约2~5亿剂mRNA新冠疫苗(2.74亿剂/5.01亿剂/3.62亿剂/2.18亿剂,对应市场规模为8亿美元/12亿美元/8亿美元/4亿美元)。我们预计,首个mRNA新冠疫苗最早可能在2022年年末之前获批。我们对于批准事件的基准情景假设是在2023年上半年。凭借快速的临床进展和扎实的一期数据,石药集团应可成为中国mRNA疫苗业务中最大受益者;同时,复星医药和药明生物应也能获得到一些利好。云顶新耀在二期疫苗数据方面有一些不确定性,同时还面对来自国内mRNA疫苗企业的竞争压力。 |
2022年9月26日 中国化工行业:EVA与POE—哪种最受益于太阳能需求的长期增长? 自我们覆盖中国化工行业后,投资人在路演中最常讨论的两项话题是:(1) 哪种产品最获益于太阳能需求的增长;及(2) 我们应预计多久之后聚烯烃弹性体(POE)可实现本土化供应。目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薄膜仍然是太阳能组件的主流封装方案,但POE将受益于N型太阳能组件的快速普及。根据瑞信中国公用事业团队的估计,2025年N型太阳能电池的渗透率将增加到40%,因此我们预计 2022-25年太阳能级 EVA/POE树脂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3%/80%。 |
2022年9月20日 中国运动服饰行业: 瑞信月度在线销售追踪—2022年8月第一期 中国品牌下半年业绩指引较为乐观;但是,最终表现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疫情状况。考虑到运动服饰行业线上渗透率约为30%,我们倾向于认为在线销售追踪可以作为行业分析的合理参考。我们推出全新的瑞信中国在线追踪,在第一期追踪了淘宝、天猫、京东平台的运动鞋服销售数据,并将在下次更新时引入抖音平台数据。追踪数据显示,运动鞋服行业的在线销售额在8月同比下降6%,延续了7月同比下降7%的疲软趋势,而国产品牌仍在继续抢占市场份额。在中国运动鞋服行业中,我们较代工厂更为看好品牌,行业首选为李宁。 |
2022年9月19日 早前在6月份,印刷电路板(PCB)厂商预计解除封锁后将出现行业复苏,但由于7月/8月的实际订单低于传统季节性,它们的看法转为保守,尤其是对与消费相关的产品。我们强调不同技术和应用的PCB产品前景分化较大。铜箔和环氧树脂价格在6月/7月加速下跌,而玻璃纤维价格在2月大幅下调后保持低位。材料价格已回到 2020年上半年水平,我们预计今年剩余时间其价格将处于可控范围。由于7月/8 月的激烈价格竞争,覆铜板(CCL)厂商的毛利率将在 2022 年第三季度继续下降,但随后将开始企稳。 |
2022年9月19日 8 月份金属切削机生产依然疲软,同比下降13.5% (7月:-14.8%) 。我们认为激光切削机在激光渗透的带动下增长速度将快于普通金属切削机,但我们认为按货币价值计算,激光在近期实现正增长的压力仍然存在。同样,通用设备工业增加值继续低于一般制造业增加值,这按以往的模式通常是下行周期的迹象。8月房地产新开工量同比下降 46%(7月:-45%) 未呈现改善迹象,虽然房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
2022年9月13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策略: 北向行情监测 –国际投资者对于A股依然阴晴不定 北向资金面和投资者情绪持续动荡。继7月份抛售之后,8月份市场出现反弹,录得19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但9月伊始,市场行情又“转凉”,7亿美元资金流出。海外市场对于A[1]股依旧情绪低迷,尤其是在短期内;不过,随着第4季度临近,我们可能会在二十大之后看到股市提振因素。2022年至今的资金流入规模为86亿美元。总体成交量的影响依然很大,约占A股成交量的11%,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占北向流通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目前在8%左右。 |
2022年9月9日 中国硬件行业:2022年第2季度库存追踪 – 库存问题进一步延伸 2022年第2季度,受防疫封控影响,中国硬件行业总体销售额同比下降1%,低于5年期均值(年同比增长22%),季度环比仅增长4%,远不及5年平均季节性(季度环比增长+19%)。我们的调查发现,与2020年第2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期间受疫后恢复拉动的强势复苏不同,大多数细分行业在今年下半年依旧前景堪忧,悲观情绪甚至会持续到2023年。我们预计,安卓智能手机销量要到2023年2季度才会有起色,而个人电脑、LED和显示面板的需求疲软期会比先前预期还要长。我们认为,汽车(由电动车拉动)、Apple (可预见性更高)、ARVR和数据通信(短期虽有调整,但中期需求完好)等细分行业的需求势头向好。 |
2022年9月8日 我们预计,受益于全球强劲光伏需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将显现最大的成长潜力。基于我们自下而上的供需分析,我们认为EVA将在未来两年内面临紧缺:预计2023-24年新增产能57.7万吨,而新增需求为83.1万吨。根据我们的预测,锂离子电池隔膜(LiBS)受益于技术升级,有望进入上行周期;聚乳酸(PLA)、聚碳酸酯(PC)和高吸水性树脂(SAP)的国产化进程受国内消费升级驱动有望加快。随着新材料业务的发展,我们预计其对中国化工企业的毛利润贡献率在2025年平均可达38%(2021年:21%)。 |
2022年9月2日 下半年布局调整有助于形成底部。鉴于宏观需求压力和供给/库存增加,我们在上半年已经下调了我们的看法,建议谨慎选择股票。今年年底前,随着供应链大幅度减产以及股市表现超越基本面,我们将会看到更好的入市机会。科技消费品需求受到宏观环境和高库存的打压。瑞信/华尔街投行已将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的销量预估下调了10-15个百分点,而电视和消费物联网产品的销量也在下滑,进而推高了库存。除了需求减少之外,订单量的快速调整应该会导致通常维持3个季度的行业低迷,最终在2023年第1季度见底。 |
2022年8月19日 中国正在经历60年来最炎热的夏天,电力短缺对经济的艰难复苏之路越发构成威胁。西南省份四川近期要求其 21个城市中的 19 个城市的工厂停产 6 天,以确保居民用电,重庆、山东、江苏和浙江等其他地区也从 7月开始实施限电措施。炎热天气扰乱了电力供需。然而,鉴于电力供应瓶颈、电力需求背景和政策导向不同,我们认为 2021年那样的电力危机不会重演。 |
2022年8月16日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 7 月机械利用率较为健康;但房地产建设持续疲软 我们认为8月15日公布的7月宏观数据说明整体经济环境对工程机械需求略为负面。没有迹象表明房地产建设(新开工:同比-45%)已经触底,而房地产销售(同比-28%)也再次转弱。另一方面,小型挖掘机的销售增长优于中型和大型挖掘机,则证实了基建建设强于地产的趋势。我们预计接下来几个月国内整体机械需求可能继续弱复苏的趋势。如房地产建设需求趋于稳定,我们预计2023年和 2024年国内工程机械销量有机会较2022年小幅上升。 |
2022年8月10日 拜登总统签署美国《芯片法案》,旨在为美国半导体生产、研发和科学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法案的关键条款包括:(1) 拨款39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制造业的激励措施,其中20亿美元用于传统芯片生产,每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亿美元;(2) 拨款110亿美元,用于支持研发活动,包括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以及拨款42亿美元,促进电信、国防和劳动力培训的行业发展;(3) 25%的投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用于鼓励半导体晶圆厂建设、晶圆厂设备及相关资本支出。美国CBO估计,在2022-26年期间,补贴/税收减免将达到250亿美元/220亿美元。 |
2022年8月3日 亚洲个人电脑/硬件行业 — 2022年下半年个人电脑需求减弱 我们将2022/23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预测下调至3亿台/2.94亿台,隐含年同比下降12.5%/2%,此下降幅度基本上与我們對於ODM厂商出貨量预测一致,但比此前我们在台北国际电脑展览会后发出的警示略显疲软。此次预测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在通胀/加息环境和俄乌冲突环境下,主流消费需求再次放缓,另外我们最近与ODM/组件制造商的沟通也指出,商业和游戏需求显现初步逆转。我们认为,由于需求放缓,OEM/ODM以及零售渠道的库存水平将成为2022年下半年个人电脑供应链一项日渐值得被關注的問題。 |
2022年8月1日 中国医疗行业 — 通过跨境授权许可交易作全球化: 2022年上半年并没减速 继此前我们发布的关于中国制药/生物技术领域并购格局解读之后,我们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22年6月中国制药/生物技术领域的跨境授权许可交易。我们发现,中国制药/生物科技公司授权引进资产533项,“出海”授权转让资产122项。中国企业的“出海”授权转让活动从2020年开始快速升温,根据我们的计算,2022年上半年公布的“出海”产品数量总计达25个,暗示2022年有望成为“出海”资产数量的丰收年。随着中国通过提升工程相关能力实现世界一流研发战略转型, 中国医药行业将可逐渐积累竞争优势。鉴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MRCT)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认为拥有海外数据支撑的候选药物可能更易实现“出海”授权转让。 |
2022年8月1日 虽然本轮疫情的波及面已经不像2020年那么广泛,但宏观不确定性正在上升。在线借贷平台在业务拓展方面愈发审慎。我们更青睐那些商业模式韧性较强的公司。我们认为,(1)优质消费贷占比更高 (年化综合成本(APR)少于24%) 且 (2) 在线获客能力出色的平台更具弹性。我们预计,2022年下半年,FinV/LX 的活跃借款人数量(季度总和)环比增长有望达到9/7%。同时,我们认为监管趋严的进程步入尾声。2022年下半年和2023 年平均 APR 可分别保持在 ~23.5-24%和~23%,来自24%APR 上限的压力有限。 |
2022年7月29日 展望2022年下半年,考虑到估值和配置比重不高,成本优化有望打开盈利上行空间且国内监管趋向缓和,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险回报颇具吸引力。五大关键主题: (1) 增长重心转向改善运营、流量变现和优化现有产品以获得更高回报;(2)国内监管趋向缓和,但需留意潜在中概股退市风险;(3)互联网公司有望联手做大“蛋糕”,生态系统互联互通持续取得进展;(4) 不同细分行业的盈利复苏或将出现分化,但利润率上行应会是一个共同趋势;(5)加大股票回购力度,持续创造股东价值。 |
2022年7月26日 中国医疗保健板块 – 预计2022年下半年市场将横盘整理,投资者重新聚焦企业基本面 5月下旬以来的这轮上涨是最近12个月中国医疗保健板块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波反弹,我们认为板块在反弹之前已经触底。但考虑到四、五月份中国部分地区疫情封控给2022年第二季度药品/设备销售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下调了2022年第二季度盈利预期。我们预计,下半年行业或将维持区间波动,虽然宏观面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包括疫情反复),但板块基本面保持稳定甚至略偏乐观。我们更看好生物技术和合同研究组织(CRO),因为两者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水平,但其全球化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
2022年7月22日 我们预计,即饮场景消费、相对有利的天气条件以及主要啤酒厂商品牌/产品组合改善将带动需求复苏,我们覆盖的啤酒企业 2022 年收入/盈利有望同比增长1-9%/4-21%。2021 年以来,成本显著上涨促使啤酒企业自 2021年第三季度起纷纷上调出厂价格,年初以来价格传导过程较为顺利。上半年,部分原材料成本开始回落,我们认为2022年下半年/2023年利润率压力将有所缓解。 |
2022年7月21日 我们预计 2021-25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到11%,而监管收紧将推动行业持续整合。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大众品牌可能会在短期内重新洗牌,而性价比出色、研发实力雄厚、品牌认知度得到提升的本土品牌或将从中受益。我们认为功能性化妆品(含生物活性成分)和皮肤学级化妆品(敏感肌肤护理)的表现将优于其他美容产品。 我们建议投资者在市场等待下个催化因素的同时,继续作选择性投资,关注品牌动能,聚焦头部品牌。 |
2022年7月13日 本报告全面讨论了餐饮公司的业务扩张潜力及成本结构。虽然我们预计随着疫情防控略有放松,2022年下半年餐饮业的客流量及销售将逐渐恢复,但只要中国坚持其动态清零的方针,此行业将继续面临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行业可能无法呈现如2020 年般的强劲 V 型反弹。考虑到复苏前景缓慢,我们将 2022/23 年预估盈利分别下调 21-163%/0-44%,并整体下调板块的目标价。 |
2022年7月13日 亚洲半导体板块 - 2022年下半年业绩预览:率先回调,率先反弹 尽管面临库存高企、宏观问题(通胀、中国封城和俄乌冲突)以及个人电脑及安卓智能手机消费疲软引发市场谨慎情绪,但此板块大部分企业2022年第二季度销售业绩仍超出预期,同时有利的汇率也助推企业利润率。考虑到供需和库存因素,我们维持行业软着陆而非硬着陆的基本观点。我们更严重的衰退情景考虑了经济衰退加剧及库存跌至之前低点的影响。尽管股价已经大幅回调,但从过往来看,股票通常在产能利用率恢复前 3-7 个月及业绩公布前 2-3 个月触底,因此可能更适合8 月至 11 月期间再度大举买入。 |
2022年7月8日 在需求侧,我们预计专项债发行加快、房地产扶持政策及基建项目加速开工均利好水泥消费。同时,我们认为供给端格局将于下半年持稳,行业对稳定市场的共识仍然存在,特别是考虑到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预计 2022 年水泥需求同比下降约 10-15%,其中 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降 15%,意味着下半年水泥需求环比上升约 15%(同比下降约 7%)。尽管存在积压的需求,但预计需求复苏的步伐和力度将受制于第三季度这一传统淡季的阴雨天气。 |
2022年7月5日 2022年4-5月是过去两年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最困难的时间,门店关闭率及客流量降幅均达到双位数。 6月,随着供应链恢复正常,加之6.18购物节助推,之前受抑的需求得到释放,行业也摆脱了短期的波动,重回增长轨道。我们认为, 2022年第二季度是国内运动鞋服品牌的阶段性低谷,此后将迎来基本面的环比改善。我们相信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双位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过往业绩表现良好的中国运动鞋服公司将受到青睐及被市场逐步增持。 |
2022年7月5日 中国市场策略 - 2022年下半年展望:在不确定性中寻找亮点 我们认为,如果要稳定经济和市场,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出台支持力度更大的消费和房地产措施,以及适时调整动态清零防疫策略。2022 年上半年,中国主要城市受奥密克戎疫情影响,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令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已经放缓的经济雪上加霜。从外部环境来看,俄乌冲突以及美联储持续的货币紧缩周期令局面更加复杂。虽然经济活动经历了 4 月的低谷之后正在回暖,但我们倾向于认为,此次复苏的步伐将较 2020 年的 V 型复苏更为渐进,前路更加崎岖不平。 |
2022年6月30日 中国国内原奶价格在 2020/21 年增长了 4%/13%,随着供需关系改善和成本压力见顶回落,2022/23 年国内原奶价有望以每年低个位数的速度温和下降。供给方面,我们关注到两大长期趋势:(1) 由于上下游之间关联更加紧密和牧场的现代化升级/整合,未来中国原奶价格的波动可能会降低;(2) 随着需求向高端产品和新兴本土品牌转移, 未来中国乳制品的消费自给率或将出现结构性提升。 |
2022年6月29日 中国工业自动化板块:二季度业绩发布前保持相对谨慎;6-7月并未迎来V型复苏 二季度财报季开始前,我们在战术上对自动化板块持谨慎态度,因为我们预测几家公司二季度业绩可能乏善可陈。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6、7月份行业并未迎来V型复苏,相比市场此前的乐观预期,实际情况可能令人失望。自4月下旬以来,自动化板块的平均股价涨幅比沪深300指数高出40%,我们认为,对5月过后行业将迎来快速复苏的预期是推动这波股价上涨动力所在。 |
2022年6月23日 燃料电池汽车 (FCEV) 或在全球迎来结构性增长——2022-30 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0%。主要增长驱动力:(1) 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下降,到2030 年,燃料电池系统成本预计可从2022年的每千瓦1,000美元降至每千瓦350美元;(2) 氢燃料价格下降——到2030 年,价格预计将从2022 年的每公斤 10 美元降至每公斤4 美元;(3)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加氢站 (HRS) 网络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33%;(4) 优惠政策支持,比如大规模现金补贴。 |
2022年6月20日 IDC数据显示,在本土化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下,中国整体云计算市场有望保持24.9%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25年达到1,550亿美元,其中公有云将继续超越私有云。我们预计,受消费疲软和监管影响,互联网CSP的增长速度将在2022年放缓。非互联网CSP将可能在私企、国企和政务云方面提高市场份额。预计互联网CSP增长速度将降至10-20%,而非互联网企业在2021年-2023年期间将保持50-60%的复合年增长率。受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东数西算”的推动,以及在稳定的竞争格局中,运营商和第三方的数据中心运营商(IDC)在2021年-2025年有望实现18%/7%的复合年增长率。 |
2022年6月15日 激光在中国钣金切割应用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9%的较高水平,因而后续渗透速度可能会放缓。而高基数和缓慢的渗透速度也将使激光需求面临更高的周期性。我们认为激光切割机需求不太可能重复2020年的强复苏曲线,主要由于此次新冠病毒传染性较2020年更高,房地产市场仍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以及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韧性较差。此次下行周期幅度似乎较深,不过持续时间 (8个月) 短于以往的平均水平 (平均13个月)。 |
2022年6月14日 集装箱: 我们认为被压抑的潜在需求,在上海解封后,利好未来两个月的即期市场行情。但在经济形势不利和贸易前景疲软的背景下,未来前景会变得不容乐观。散货: 俄乌冲突、中国经济走软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可能会拖累潜在需求。但贸易流向转变、供给紧俏和潜在基础设施投资有利于支撑散货运输企业的盈利势头。油轮: 市场已经见底,主要体现在成品油油轮市场,以及俄罗斯制裁引发的替代性长途航线转移,并显现初步收益。 |
2022年6月13日 虽然全球前景堪忧可能会让绝对表现受阻,但我们相信,相对于充满挑战的全球大环境,亚洲颇具韧性。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相比,亚洲对于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而且大多数国家的国内增长势头都好于发达国家。在经济下行时期,低于发达国家的成本粘性可以让企业收益得到保护。我们对于亚洲 (不含日本) 的战术指标已跃升至牛市区域,超出了两年期高点。我们看好出口依赖性低的市场/大型服务行业/利率可以产生积极杠杆效应的板块。我们维持“超配”中国的战术,将菲律宾和泰国上调至“超配”,并将韩国从“市场比重配置”降至“低配”。 |
2022年6月6日 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相继宣布本轮奥秘克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海在6月1日正式重启,北京则在6月6日有条件放宽限制措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加紧出台措施重启经济,特别是国务院推出了33项刺激经济措施。解封的确有助于重振当地经济,但一些限制措施仍在实施。客流量和经济活动好转将促进体育用品、美妆、家电、房地产、餐饮、白酒和调味品的销售。电商、外卖、本地服务平台和快递都将成为网购消费复苏的主要受益者。酒店、短途游和本地游/航班会呈现良好的回暖态势。 |
2022年6月1 日 因电池行业将迎来超过40%的增长前景,我们看好这一行业,尤其是二线电池企业— 随着我们的行业分析师转为看空电池电解液,并预计锂价很快会见顶,我们认为,二线电池企业将获得利润率提升和市场份额增长的红利。我们谨慎看待中国、韩国和欧洲正极材料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对于客户的定价能力较弱,而且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在疫情封控过后下游需求探底的环境下,供应能力增加导致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价格在第二季度走软。我们还预计,中国正极材料市场会供给过剩。我们的韩国和欧洲行业分析师也有同样顾虑。 |
2022年6月1 日 中国 xEV 电池价值链:电解液和隔膜 – 未来盈利能力或将分化 我们在2021年12月发布的行业报告中预测2022年中国电解液行业的供需将维持紧平衡,电解液/LiPF6(六氟磷酸锂)价格在分别攀升307%/727%后,在2022年末期将继续保持在高位。然而,中国因为疫情封控,加上新增产能提前投产,供需格局转为供过于求,价格拐点提前到来。电解液/LiPF6价格较2022年第一季度的峰值已分别回调了35%/54%,但我们认为下行周期才刚刚开始。 |
2022年5月27 日 过去几个月,奥密克戎疫情意外爆发以及严格的疫情封控使得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因此,我们再次对2月下旬所做的2022年政策清单进行了复盘。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决策者出台了稳定市场的措施,但节奏和力度可能并未达到市场和我们的预期。因此,中国股市一直难有积极回应,所有主要指数在2022年第二季度均有下跌。历经两个月严格的疫情封控,经济表现受到拖累(详见4月份宏观数据)后,近期上海宣布了一系列解封措施,这一点无疑鼓舞人心。 |
2022年5月26 日 亚洲科技策略:2022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动态 – 宏观和供应链压力造成预测下调 第一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低于我们3月8日的最新预测,季度环比下降14%至3.14亿部,低于我们的预测3.44亿部,主要受俄乌冲突、中国疫情管控措施和消费需求遭遇通胀上升压力的影响。我们将2022年的销量预测下调至12.83亿部,年同比下降5.6% (此前预测销量14.19亿部,同比增长4.4%)。这反映了2022年第一季度的行业疲软表现,以及在通胀上升带来的宏观压力和规格升级背景下,物料清單成本上升和消费需求低迷给全年销量造成的打击。 |
2022年5月23 日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2022年市场前景转弱,但总体仍将看好;分化趋势继续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自动化市场增长+8%,考虑到基数较大(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41%),且3月份以来疫情影响加剧,我们认为这一增幅仍显出韧性。自动化市场的增长势头自3月份以来开始减弱,因此MIR睿工业将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的前景预期从此前的增长8%下调到基本持平。MIR睿工业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将下滑 5-10%,将是最艰难的季度。与MIR的预测不同,我们目前预测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将有 3-6%增长 (此前预测为7% ),原因如下:(1) 2022年第一季度和4月份获得的订单,(2) 2022年下半年一旦疫情解封将可能释放的需求, (3) 项目和流程自动化市场的增长,(4) 2022年下半年可能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 (5) 涨价的收益将在2022年下半年显现, (6) 2022年下半年基数较低。 |
2022年5月19 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投资策略:南向投资情绪跟踪 – 总体成交量放缓,但南向净买入再次加速 2022年南向资金势头保持强劲,年初至今已有177亿美元流入。5月起至今已有39亿美元净流入,南向资金净买入进一步加速。同时,因市场总成交量疲软,每日总流动量放缓。上个月日均总流动量从44亿美元下降到33亿美元。尽管香港市场成交量持续萎缩,但南向投资者在总体成交量中的占比保持在30%的强劲水平 (比上月的32%略有降低)。 |
2022年5月18 日 中国市场策略:基建类固定资产投资对稳定经济的作用再次引起重视 随着疫情卷土重来以及随后的封控措施,最新的4月份经济数据,包括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出现下滑。过去两年一直表现靓丽的出口4月份同比仅增长3.9%,为2020年6月以来最低增速。房地产仍是当前重大挑战之一,居民部门新增贷款急剧萎缩。2022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仍录得正增长。当前中国决策者强调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有望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
2022年5月18 日 我们预测国内重型卡车销量在经历了12个月同比下降约60%的低谷之后,2022年下半年/2023年/2024年将分别同比增长53%/11%/2%。预计中国政府将出台大量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刺激措施,因此工程卡车需求应会上升,我们将2022/23/24年中国重卡销量预测上调至97万辆/108万辆/110万辆(此前为95万辆/105万辆/100万辆)。我们预计从2022年第三季度起重卡销量将恢复正增长,这将提振投资者对重卡价值链上企业盈利增长的信心,因此估值倍数有望提高。 |
2022年5月17 日 高通胀和大宗商品 (石油、小麦和包装品) 价格上涨是利空因素,通胀加上成本提高,石油和软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从对东盟各国的影响看,印尼和马来西亚等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国将保持韧性,但菲律宾(严重依赖石油进口)、越南和泰国则是潜在输家,可能首当其冲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打击。我们在此进一步评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东盟消费领域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可能受重创的制造商。 |
2022年5月5 日 我们预计在寒冬地区和长距离重载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车将对纯电动车构成重要的补充。我们估计中国的燃料电池车销售量将从2022年的3000辆提高到2025年的3万辆和2030年的8万辆,而中国氢气价格将从2022年的每公斤60元人民币下降到2025年的每公斤35元人民币和2030年的每公斤20元人民币。因此,氢动力重型卡车每百公里的燃料成本将从2022年的780元人民币下降到2025年的450元人民币和2030年的280元人民币,低于2030年柴油重卡的预计成本340元人民币。 |
2022年5月5 日 投入成本高涨严重打击亚洲企业的盈利。我们注意到亚洲成本压力弱于欧洲,但高于美国。第一季度压力前景相对平缓,但第二季度利润率将再次萎缩。相对于薪资,大宗商品价格是主要问题。第二季度以后的利润率趋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我们的分析显示大宗商品进口国,特别是日本和菲律宾对于投入成本高涨更加敏感。印尼、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则更具韧性。我们现有的持仓已经超配三个韧性市场,低配日本,给予菲律宾市场中性配置。 |
2022年5月5 日 中国运动鞋服零售自3月中旬以来显著放缓,普遍出现疲势。物流中断的影响可能比预期更严重。受疫情影响地区的需求回升拐点最早可能出现在5月中旬,但之后的复苏进程可能会较为缓慢和曲折。尽管2022年上半年有短期挑战,但我们仍看好长期增长前景,预计2022-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12%。我们认为国产品牌的强劲势头将持续,而技术和创新仍将是国产品牌产品升级和平均售价攀升的重要驱动力。 |
2022年4月29 日 得益于2020年初以来经济从疫情中快速复苏、稳健的供应链以及中美利差支撑,人民币在过去两年一直坚挺,直到近期开始面临巨大挑战。由于美联储加快退出宽松政策以遏制通胀压力,中美国债利差从3月中旬开始收窄。此外,俄乌冲突引发大宗商品震荡,对已经处于高位的通胀造成巨大压力。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并探讨缩表计划,使得美元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迅速走强,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我们对人民币贬值的敏感性分析显示,有较大海外销售和资产规模的企业将受益,但与此同时,有大规模外债或成本项目以美元计价的企业将受到负面影响。 |
2022年4月19 日 2019-20年价格战之后,市场持续关注着锂电隔膜(LiBS)的未来价格走势。我们预测,隔膜的综合平均售价有望以7%的复合年增长率延续到2025年。我们认为,全球隔膜行业将步入超薄和涂覆隔膜的时代,到2025年,隔膜的厚度将进一步降低到5微米/7微米,从而满足动力电池更高性能的要求。头部隔膜企业将引领超薄和涂覆隔膜的技术升级,这会让头部和二线隔膜企业的毛利率和收益率出现分化。 |
2022年4月19 日 中国市场策略:上海疫情及连锁反应 (第二部分)—评估消费行业影响几何 3月下旬以来,中国至少有28个大中型城市宣布采取全域或部分城区静态管理等疫情管控措施,这些地方的社会零售额占到全国的16%,目前正面临风险。根据我们上海实地调研发现,线下零售业客流量从3月中旬以来就已大幅下降,线下/线上交易低迷,并持续面临物流瓶颈。我们认为,当前封控措施导致线上和线下消费活动双双下滑。但好的方面是,政府正准备推出多项刺激措施来提振消费。 |
2022年4月13 日 亚洲半导体行业: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展望—周期内的牛熊基本情景分析 我们将2022年第二季度的报告分为亚洲半导体行业及公司个股报告,其中公司个股报告中涵盖个股图表、财务假设,并以2022-23年熊市情景-基础情景-牛市情景解析公司未来前景。我们认为半导体含量提升以及云和汽车/电动汽车增长势头向好等利好因素,与俄乌冲突、中国防疫措施、加息和通胀上升等宏观利空因素相互交织,可能影响消费者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库存水位上升的局面。鉴于涵盖的情景范围较广,我们在2022-23年的展望中做出了基础情景、熊市情景和牛市情景分析。 |
2022年4月11 日 上海正努力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以应对自2020年以来国内最严重的一轮疫情反弹。尽管封控措施一再延长,但情况仍不稳定,疫情可能波及长三角其他地区。鉴于上海对中国经济和出口的重要性,任何疫情的扩散都会对中国经济整体造成相当大的影响。高频数据显示,疫情冲击几乎无处不在,包括居民出行骤减、旅游行业及酒店预计承压。防疫管控措施亦导致线上和线下消费双双下滑,波及乘用车销售、电影票房、餐饮、调味品、运动服饰、美容和家电等诸多领域。 |
2022年4月8 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策略 - 南向情绪追踪 – 积极购进互联网题材股 2022年,尽管港股明显走弱,但南向资金流持续坚挺,年初至今已有12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3月份市场再度活跃,净流入资金62亿美元;4月份市场开局平静,有8,000万美元的净流入资金。虽然港股市场交易量持续波动,但南向投资者的总体成交比例依然高达32%(较上个月的30%有所增长)。我们认为,这一行情凸显了南向流动性和市场人气的重要性。上个月,我们的最大回报和平衡风险策略分别遭遇了大约3%和1%的跌幅。个股风险是业绩下跌的主要原因。 |
2022年4月6 日 中国正面临着自2020年初武汉出现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的一波疫情反弹。本轮疫情正对短期经济活动造成冲击,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服务业PMI和制造业PMI数据就印证了这一点。此外,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经济还面临着日益上升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瑞信中国经济学家预计,今年中国总体CPI将上升2.1%。同时,接下来几个月PPI仍将处于高位。虽然这一数字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要温和,但通胀上升会不可避免地挤压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利润。我们看好受益于供给受限的公司,例如中海油、中石油、神华、海丰国际和中远海运。 |
2022年4月1 日 亚洲科技策略 – 2022年亚洲投资论坛科技大会要点:宏观压力持续,消费板块疲软 瑞信第25届亚洲投资论坛于3月21日至30日举行,吸引345家公司 (包括97家科技公司) 和2,463名投资者踊跃参与,共设有52场主题演讲。我们的报告汇总了60家科技公司的前沿理念,这些公司自我们1月份的大中华区论坛展望之后再次各抒己见,其中涉及俄乌冲突、中国防疫状况和通胀压力上升等议题。欧洲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疫情反弹和通胀问题对安卓智能手机造成影响。硬件公司目前看到,90%以上的部件供应开始恢复正常,采购渠道基本畅通,但PMIC、MCU、Wifi、开关和高端基材方面仍有瓶颈。 |
2022年3月31 日 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对隔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带动隔膜快速向超薄和涂覆的方向发展。我们预测隔膜厚度到2025年可降至5微米,和2017年相比下降70%。考虑到隔膜的超薄化发展也将拉动先进涂覆技术的需求,我们预计到2025年涂覆隔膜的渗透率将达到75%(2017年为20%),全球隔膜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20亿元。此外,我们认为技术升级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利好头部厂商。我们预测到2025年全球前四大厂商的市占率合共将达到84%(2020年为66%)。 |
2022年3月24日 中国新能源—氢能: 中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 3月23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期待已久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 这是自2020年习主席做出碳中和承诺以来,中央政府于出台的第一个顶层氢能发展规划。虽然具体数字目标并不多,但它为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于2025/2030/2035年的发展规划了路径,是中国碳中和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维持去年在“China Hydrogen Connection”系列报告中提出的乐观立场,该规划的颁布将推动资本加快入局氢能产业链。我们在瑞信研究的个股中,选取了7家我们认为能受益于氢能发展的公司。 |
2022年3月23日 3月14日这一周的中国股市可谓跌宕起伏,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会议,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顾虑做出回应,股市随之迎来大反转。各个政府部门也相继发布公告,包括中美审计谈判取得进展、房产税扩大试点推迟、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等等。这让我们想到了2018年底中美贸易战和国内去杠杆运动引发的市场震荡。虽然近期面临疫情反复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挑战,但我们依然认为,潜在的积极政策导向和执行、较低的预期和低估值将对中国股市复苏形成支撑。 |
2022年3月21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化投资策略—解读中国市场格局:如何在长期转型中创造超额收益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A股市场推出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变。我们回顾了这期间的发展变化,并着重介绍了我们对中国市场中长期走势的预期。 我们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当考虑国内资金流动、建仓情况和市场情绪。基于国内投资者当前的行为构建获得超额收益的新思路。投资者可增加对较低市值股票的风险敞口,重点关注与中国政策目标一致的主题、行业和个股,并在配置在岸和离岸市场价值股时采取更为灵活的策略。 |
2022年3月21日 面对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挑战,中国的科技自主和供应链安全从未如此重要。在国家大力推动实现科技自主、提升先进制造能力的背景下,一批被称为“小巨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日渐崛起。目前,4,700多家小巨人中有310家已经上市,主要集中在工业、IT和材料等重要战略性产业。这些公司在2018至2020年期间的收入增速和毛利率均高于市场整体,也超过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此外,它们致力于创新,不断增加研发投入。 |
2022年3月9 日 俄乌冲突已经对市场带来多轮冲击,由于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和原油出口国之一,本次冲突引发了市场对能源供应紧张的担忧。伴随着油价大涨和市场动荡,全球市场都受到冲击。我们认为短期内中国经济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波及,尤其是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我们认为俄乌冲突下,全球决策者们将重新审视能源战略,有可能给能源格局带来重大改变。中国可能将能源安全置于更优先地位,并对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采取更实际的做法。 |
2022年3月9 日 俄乌冲突,全球原油市场开始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实行“自我制裁”,原油价格在过去两周史无前例的攀升,迈向每桶135美元,这是一个月之前难以想象的水平。按照目前的油价上涨速度,需求有可能很快开始受到抑制。我们通过当前和过去20年间油价见顶时的一些指标对比来评估原油需求状况,发现当前经济状况较为稳健,消费者承受力(美国汽油支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也仍处于健康水平。 |
2022年3月8 日 因其积极的结构性前景以及稳健的每股盈利增长势头,我们会寻求机会重新进入市场,但目前我们将印度从重仓战术性调整为轻仓。油价上涨打击了经常性账户,增加了通胀压力,也增加了对美联储加息的敏感性。如果布伦特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120美元,印度的经常性账户将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削弱3个百分点。市场的巨大市盈率溢价扩大了风险。我们使用从印度回笼的资金提高中国投资,将中国从市场权重提高到重仓。 |
2022年3月7 日 亚洲科技策略 – 2022 年智能手机最新动态:销量继续缓慢增长,但5G发展保持正轨 智能手机数据略低于我们11月22日预期,销量季度环比增长10%,达到3.68亿台,不及预期的3.7亿台。因供应紧张,苹果手机销量为8500万台,比预期低400万台。鉴于物料成本通胀压力,手机仅有规格演进升级,以及俄罗斯的影响有限 (占总销量的3%),我们将2022年预测从14.5亿台削减到14.2亿台(同比增长4.4%),将2023年预测从15.1亿台削减到14.9亿台(同比增长4.7%)。2021年第四季度因新iPhone 产量增加以及三星进军中档手机,因此中国以外的5G增长更高,销量提高到5.6亿台,高于瑞信先前预测的5.45亿台及市场普遍预期的5-5.5亿台区间。 |
2022年3月4 日 中国元器件行业 – 从覆铜板(CCL)转向印制电路板(PCB) 我们认为车载电路板、基板、高密度互联 (HDI)和挠性电路板 (FPC) 是增长驱动因素。我们预测PCB的单车价值量将从传统燃油车的750元人民币提高到电动车的1500-2000元人民币,2021-2025年汽车PCB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9%,规模将增加到143亿美元。Prismark 预测2021-2025年基板/HDI/FPC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9%/8.2%/4.9%。我们同意这些高技术产品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但电动车电池管理系统将为FPC带来上行空间。 2021年中国本土公司仅占全球基板/HDI/FPC市场的分别4%/17%/17% 份额,未来中国企业将扩大这些高端板块的市场份额,增幅超过全球同业公司。 |
2022年2月24日 中国市场策略 – 寻找中国股市回暖催化剂:市场一致预期 vs瑞信期望清单 中国股市在2022年开局不利,同时经历了从成长向价值的显著轮动,这与全球市场风格切换趋势一致。尽管政策决策者们正在加码政策力度以稳定下行的经济,但投资者仍担忧政策走向与和执行效果。更多稳增长政策和提高监管环境可预见性是市场重拾增长势头的关键。我们列出了几大关键政策领域的当前市场一致预期,以及我们对潜在政策调整方向的看法。瑞信全球股票策略团队1月份已将中国市场评级从基准上调至增持,并指出中国股市有机会跑赢其他市场的八大原因。我们亦重申我们的观点,即中国股市有望复苏。 |
2022年2月18日 油价自11月末以来已上涨42%,目前正快速接近100美元/桶。不可否认,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是投资者目前对能源行业的首要考虑因素,但我们认为市场忽略了油气股的基本面改善和盈利复苏,对估值给出了过大的折价。瑞信全球股票策略团队上月也发布了相似的判断。在本报告中,我们比较亚太区油气公司当前(2022年)和之前周期(2011-14年)的一系列关键财务/运营指标,并基于不同油价假设对2022年油气公司的盈利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
2022年2月17日 中国中药板块 – 调查显示持续的消费意向,但没有行业增长加速的迹象 调查显示中药销售持续增长,但没有增长加速的明显迹象。自2021年12月以来中药板块股价表现持续好于其他中国医疗板块,因此我们请瑞信瑞启中国进行了中药行业调查,以了解消费情绪的变化。尽管调查数据有限,我们的分析显示,没有强烈的信号显示2022年中药销售增长将加速。我们认为消费者对中药的兴趣可能温和增加。处方似乎是中药产品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近一半的消费者每年家庭中药消费不到500元人民币,显示家庭平均中药支出有增长空间。 |
2022年2月10日 我们将“十四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测上调至275吉瓦以上。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将成为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海上风电方面,我们预计2022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52吉瓦,招标容量可能会显著增加。对于风机制造商而言,预计2022年利润率压力会更大,非头部厂商继续抢占市场分额,大型风机普及化将降低单位成本,半直驱技术渗透率有望提升。供应链方面,随着产能扩张,行业领军企业的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国产替代将为供应商创造机会。 |
2022年2月8日 板块影响。五大组成部分的创新可为用户提供新的娱乐、协作和商业体验,同时也将为电信、媒体和科技(TMT)生态系统创造更多机会。互联网、游戏、媒体。互联网和游戏平台的定位是将云游戏、社交和商业社区打造成元宇宙的中央平台,同时元宇宙也将增加媒体公司的用户访问时间。电信和基础设施。对于电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公司而言,到2032 年数据使用量将提高20倍。硬件和半导体。访问元宇宙带来的扩增实境/虚拟实境以及传统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升级需求将为硬件公司创造商机。 |
2022年2月7日 全球工业板块 - MIR 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新数据 - 2021年第四季度业务增长稳健,2022年预期增长率上调至 21%;继续推进本地化 MIR 报告称,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比增长 28%,增长率与2021 年第三季度的29%大致持平。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迎来快速同比增长达50%。展望2022,MIR目前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比增长率将达到21%,高于此前预测的11%。2021年本地企业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6%提高到了28.4%。汇川和埃斯顿都有强劲表现且市场份额有所扩大。在各家中国公司中,我们看好埃斯顿和汇川;在日本公司中,我们看好Fanuc 和 Yaskawa;在欧洲公司中,我们着重讨论了ABB(受限)。 |
2022年1月26日 在我们设想的情境中亚太地区总体表现良好。不同于人们的普遍看法,当美联储加息、美债收益率上升、通胀超出预期时,亚太区的表现往往更加出色。预计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将成为美联储加息和持续通胀的最大受益者,而菲律宾、马来西亚和中国则受益最少。从板块来看,预计金融板块表现最为出色,其次是材料和能源。必需消费品、电信、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等防御性板块预计表现落后。我们看好的个股具备良好的基本面,且能有效利用我们自上而下的投资主题,其中包括星展银行、KB Financial、国泰金融、Infosys、力拓、紫金矿业和Nickel Mines。 |
2022年1月17日 在过去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三轮下行周期中,当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转负、房价环比增速放缓后,监管机构通常会出台扶持政策。在当前的下行周期中,房屋销售降幅超过以往,房价持续疲软,都预示着政策放松的来临。鉴于监管机构的宏观政策聚焦偏向增长和稳定发展,我们认为房地产政策将在短期内得以放松。除了放松银根和放宽房贷额度之外,我们预计春节过后各地方政府可能会放松房地产需求端政策,预售资金账户监管也将微调。 |
2022年1月14日 因需求维稳且长期合同续签为行业注入动力,集装箱运费在2021年10月回落后稳步攀升。我们认为,鉴于变异病毒传播给脆弱的供应链持续施压,运力将继续面临物流和劳动力供给瓶颈和新冠疫情限制措施所带来压力。我们的首选股为海丰国际,因公司在亚洲占据领先地位且2022年新船队有望获得运费上涨的利好。 |
2022年1月13日 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喜爱程度不断提升,Z世代越趋偏好“中国制造”的产品,“国潮”将继续成为中国的一个长期趋势。我们认为,国产品牌通过不断提高质量和高性价比优势, 加上直播电商的快速渗透,将进一步带动新品牌的冒起。我们认为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会在长期内推动消费升级,本地品牌或将因此受益并。 |
2022年1月12日 虽然传统汽车制造商遭受了主要因芯片短缺问题造成的生产中断,但新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Lucid和Rivian)的表现超越了同业机构,其价值和股价走势在2021年表现超群。不过,随着芯片供给短缺有所缓解,我们相信,传统汽车制造商有望在2022年缩小与新电动汽车企业在估值和业绩方面的差距。 |
2022年1月11日 2022年的六大行业主题包括:(1)增长:随着互联网流量逐步见顶,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内部,寻求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和利用现有流量创造价值来实现增长。(2) 监管:随着监管法律框架基本成形,接下来的重点将是具体实施。(3) 生态系统:我们预计互联互通将持续。随着互联网公司拆掉“围墙花园”,他们应会通过谈判来解决包括平台安全和互惠互利在内的问题。(4) 竞争:考虑到政府的反垄断举措,头部公司更加注意市场份额,从而使其他公司有机会追赶。(5) 投资重点:硬科技和海外市场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同时互联网公司也会考虑如何释放股东价值(例如回购)。(6) 盈利预测:市场并未考虑宏观经济可带来的下行空间以及利润率改善所隐含的上行空间。我们认为拼多多和快手(因节省销售和营销成本)有上行空间,阿里巴巴和美团(外卖业务)存在下行风险。 |
2022年1月7日 中国电动车电池产业链:电解液:六氟磷酸锂(LiPF6)对比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迈向主流电解液溶质之路 在我们的Connections Series和中国电解液主题报告发布之后,我们线上会议中热议话题之一是LiFSI 是否/何时可以取代 LiPF6 成为主流电解液溶质。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道路依旧漫长。LiFSI在导电性、安全性和生命周期方面具有优于LiPF6的特性。因此,对于希望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商而言,LiFSI 成为其中一种解决方案。目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在高镍三元(NCM)电池的电解液中会加入LiFSI作为添加剂,以提高充电速度和安全性。 |
2022年1月5日 在今年中国医疗保健板块展望中,我们从两个角度分析了板块前景,包括对 2022 年可能影响板块的重点主题分析,以及对 2022 年子板块增长的预测。主题方面,我们的讨论与分析囊括了四大重点方向:(1)政策,(2)创新,(3)商务授权,和(4)健康科技。子板块方面,我们对中国医疗保健八大子板块进行了分析。我们预计,与制药子板块相比,生物技术将继续保持较高的营收增长率,可能在未来几年实现低至中双位数的营收/利润增长率。 |
2022年1月4日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目睹了技术进步推动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帮助了世界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电网平价。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正在推进的新一轮创新通过使可再生能源更加经济、高效和可用,将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此等创新,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太阳能/风能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33%/25%,全球太阳能/风能年装机容量将从 2021年的165/67千兆瓦上升到 2025 年的 386/112千兆瓦。 |
2022年1月3日 中国科技板块:2022年展望:看好新能源汽车和元宇宙概念受益者 随着电气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瑞信全球汽车行业团队预测,20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销量复合年增长率为31%,2030年达到 4,470 万辆,2020-3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年增长率为 29%,达到1,600万辆,渗透率达到66%,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36%。我们确定了受益于这一大趋势的七个细分板块,包括(1)汽车显示面板、(2/3)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摄像头/激光雷达)、(4)连接器、(5)玻璃增强优化、(6)半导体和(7)印刷电路板,全球/中国的潜在市场总额为1,400 亿美元/530 亿美元。 |
2022年1月3日 经历2020年V型复苏之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抬头、夏季汛情、突如其来的电力短缺以及房地产行业政策收紧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持续走弱。展望2022,我们预计上半年形势仍将严峻,下半年有望温和复苏。中国将加快财政支出,实施较为主动的货币政策,调整实现共同富裕、碳中和等长期发展目标的步伐。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在 2021年经历大幅回调,板块轮动剧烈。22 个板块中有16 个板块下跌,其中消费服务、澳门博彩、软件、保险和房地产板块领跌。 |
2021年12月6日 过去几个月南向资金持续减速,11月份转向流出,净流出额约6亿美元。 |
2021年12月6日 我们认为,电子烟凭借使用方便、多种口味以及成本效益等特点,解决了传统烟草产品无法解决的一些痛点。我们预测,在要求新鲜感和创新的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推动下,传统香烟过渡到电子烟成为一种结构性趋势,将推动电子烟全球渗透率从2020年7.6%上升至2025年的10.7%。 |
2021年12月1日 中国医美板块:专家电话会议要点(第四期胶原蛋白再生类填充剂) 我们在11月1日发布了医美板块首次覆盖报告,并于12月1日主持了第四次专家电话会议。玻尿酸填充剂由于安全性更好,并且在市场上没有其他合规的替代产品,因此在中国皮肤填充剂市场占比达到95%。发言嘉宾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非玻尿酸皮肤填充剂(包括PLLA/PCL、CaHA、PMMA和胶原蛋白等)将占到25-30%的份额,而胶原蛋白再生类填充剂将成为玻尿酸以外的最大细分品类。 |
2021年12月1日 随着汽车在中国成为移动的数据终端,我们看到智能座舱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包括平视显示系统、域控制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数字仪表盘和数字后视镜等。我们估计2020-25年中国汽车智能座舱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一倍以上,从人民币370亿元增长至人民币1,050亿元左右,隐含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3%。 |
2021年11月22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策略:中国内地公募基金持仓部署:最新抱团股和低调优质股 中国内地机构投资者的崛起正在推动中国股市新制度出台。我们建议重点关注A股的抱团风险。继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创新高之后,发行节奏目前已恢复常态。同时,与国内公募基金抱团风险仍然偏高,这也是经济下行时期的一大关键风险。正如我们在内地基金深度研究中强调,相对于大盘而言,面临抱团风险的股票回撤幅度明显更大。 |
2021年11月10日 中国医美行业:中国医美市场深度解析—专家电话会议系列(第一篇) 在11月10日举行的“中国医美市场深度解析”系列会议的首场专家电话会上,主讲嘉宾李博士表示,目前对于医美行业的审查 (2021年6月至12月) 似乎比以往严格许多。监管从严以及新出台的医美广告执法指南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机构获客和销售。他们发现,这一行业正在经历比以往更加严格的监管,这一点与我们的预期相同。除了严格执行现有规则外,其他政策风险并不显著。李博士还指出,超适应症的大规模使用对个别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潜在风险。 |
2021年11月8日 在瑞信覆盖的115家公司中,科技、消费、医疗、公用事业和工业板块成为今年瑞信中国投资论坛热议的焦点,引起投资者的密切关注。28%的公司持中性论调,比2020年的14%翻了一番。材料、旅游和运输以及公用事业领域的管理层的论调相对乐观,但房地产和消费领域的公司则较为谨慎。管理层论调的变化反映了新冠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和监管环境重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不过,我们邀请的多数宏观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22年复苏。 |
2021年11月1日 受益于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及巨大的市场渗透空间,近年来,中国医美行业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估计,鉴于需求的强劲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19%)有望抵消平均售价每年5%的降幅,2020-2030年市场总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3%(2016-2020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国内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于水货替代和进口替代的趋势。我们认为,肉毒素和胶原蛋白再生类注射剂是增长潜力最大的产品。在抗衰老需求激增的推动下,我们预计肉毒素市场规模将在 2030 年达到 290 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 22%)。 我们还认为,随着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首批产品于2021年下半年进入市场,胶原蛋白再生类注射剂将具备巨大增长潜力,不过增长步伐可能略慢于预期。 |
2021年10月25日 中国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税试点推进步伐快于预期导致未来不确定性增加 10月23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试点房地产税。虽然试点细节仍不明朗,但进展远早于市场预期,尤其是在 9月29 日以来监管要求金融机构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资金需求的背景下。 我们预计在 2021年第四季度就试点计划框架市场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细节,而试点城市正式启动房地产税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2022 年1月将是最早窗口,下一个窗口将在“两会”结束后的 3 月底或 4 月初。 |
2021年10月25日 中国医药行业 –中国 PD-(L)1市场前景展望:挑选竞争之中的长期赢家 PD-(L)1药物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药物类别,2020 年总销售额约为110-120亿元人民币。中国现有10家业内公司。我们认为中国PD-1市场预期到 2030年将达到400-450亿元人民币的峰值销售额,因为癌症患者人数众多、PD-1的基础作用以及长期年定价不少于3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约130 万名使用 PD-1的峰值患者。 |
2021年10月12日 亚洲半导体行业 –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展望:上调晶圆代工和无晶圆厂的盈利预估,下调内存/封测企业的盈利预估 半导体结构性前景向好,周期性担忧持续。我们对未来几年的结构性增长和良好的长期需求驱动因素保持乐观。我们预计产能紧缺将在 2022 年有所缓解,并将出现两次调整,一次是由于近期库存错配造成的适度调整,并且可能在 2022 年末再次出现调整。我们认为,较封测相比,代工厂展现出更好的定价能力和可持续性,而芯片设计较长的产品周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 |
2021年10月7日 中国电信基础设施行业: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加速增长 我们预计资本开支在2021年上半年放缓后,下半年将加速提高,原因如下:(1) 5G招标公布;(2) 供应紧张缓和;以及(3) 监管环境逐步稳定。三大运营商/互联网三巨头在2021年上半年仅完成2021财年资本开支计划的约37%/45%;预计资本开支加速将是电信基础设施供应链业务盈利改善的核心因素。 |
2021年10月7日 我们调整对资本开支和基地收发机站(BTS)预测,纳入2022年5G资本支出见顶,运营商之间广泛的共建共享安排,以及政府对灵活使用频段的支持等因素,降低了实现全国覆盖所需的BTS数量。我们预测2021/22/23年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分别为2/1/-5%(比市场预测分别低0/2/4%),以体现我们对2021/22/23年5G BTS数量的预测,即分别为140万/210万/270万个。 |
2021年10月7日 中国医疗行业:是否集中采购,这是一个问题:集中采购是否在医疗业扩散甚至溢出? 国务院在第一个全民医疗保障五年计划中,重申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计划,鉴于多个省份已经或计划对非仿制药/非高值耗材类医疗产品实施集中采购,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全国医疗用品集中采购(GPO)范围将扩大到仿制药和高值耗材以外其他领域。 |
2021年10月4日 中国东北地区工厂甚至一些居民被拉闸限电,主要原因是电力的需求增长而供应紧张。由于出口订单强劲,工业用电量增加,但安全生产及环保要求使得国内煤炭生产放缓,而地缘政治紧张形势也影响了煤炭进口。 |
2021年9月27 日 无人驾驶出租车采用高级别自动驾驶(4/5级)技术,将有效降低交通成本。我们估计,随着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渗透到低线地区(例如3/4/5线城市),出行价格将会下降,到2025/2030年保有量将达到大约20万辆/140万辆。我们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是自动驾驶研发的最佳测试工具,因为其通常要处理比私家车更复杂的城市路况和更长的运营时间。通过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获得的实践经验,我们预计到2025/2030年,中国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100万/600万辆,实现23%的市场渗透率。 |
2021年9月23 日 为衡量中国主要房地产开发商的总体债务规模,我们对于开发商的表内和表外项目进行了评估,发现其表内债务已从2019年的高峰回落,但表外项目仍然是一大隐患,此外,供货商应付账款和作为替代融资渠道的理财产品也在增加。中资银行方面,由于大约27%的人民币贷款都是房贷,也将面临压力。 |
2021年9月15 日 历经数十年成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迎来了寻求以更加绿色、更具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机。碳中和为中国提供了一条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区域试点,作为实现国家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关键政策工具——中国首个全国碳市场——于7月正式启动。目前,该市场仅涵盖电力公司,但交易活动有望覆盖到诸如汽车和水泥等更多行业。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是取代内燃机汽车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受益者。 |
2021年9月14 日 全球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推动医疗健康行业转型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技术正在改变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方式。这一市场增长迅速,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美元(2020-28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8%)。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数据分析的普及使用让更多的医疗服务走入患者家中,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和供应链的效率,使得医疗计划得到了更好地利用,并开拓了一个超越疾病治疗的庞大健康产业。在此背景下,我们总结出五个受益于此类技术的关键主题:(a) 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b) 提高医疗护理动态管理;(c) 减少医保诈骗和医疗支出的浪费和滥用;(d) 优化供应链;以及 (e) 提升员工/消费者的积极性。 |
2021年9月14 日 尽管消费疲软和监管收紧的环境导致中国线上零售业增长缓慢,但我们预计,随着市场渗透率上升到27%(2020年为8%),直播电商带货将在2020-23年期间实现高达70%的复合年增长率,市场规模将达到4.7万亿人民币。打击虚假交易数据和虚假广告等违规行为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将有助于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支持这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播电商带货在需求(“网红”拉动非必需消费需求)和供货(商家新渠道)创造方面重塑市场格局,同时也为新兴品牌提供了更多机会。 |
2021年9月9 日 中国医药板块:ESMO 2021:从中国制药/生物科技公司摘要之中挖掘潜在催化剂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是肿瘤股面临的最大年度盛会之一。为帮助投资者追踪2021年ESMO线上会议,我们汇总覆盖范围内公司及其他中国/中国以外具有意向产品的制药/生物技术公司的摘要标题。我们覆盖的公司包括百济神州、恒瑞、云顶新耀、信达、君实、再鼎医药、和铂医药(HBM)、中国生物制药(SBP)、石药集团和绿叶制药。 其他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包括康方生物、和黄医药、诺诚健华、科济生物、基石药业、嘉和生物、康宁杰瑞、天境生物、贝达、科伦和翰森。 |
2021年9月7 日 中国保险板块:2021年上半年业绩综述及2021年下半年前景 由于新单销售疲软以及新业务价值率收窄,行业新业务价值(VNB)在上半年同比下降 14%。首年保费(FYP)下跌 3.6%,原因是:(1) 代理人队伍萎缩, (2) 长期保险需求未恢复, (3) 与惠民保的潜在竞争。集团/寿险内含价值(EV) 上半年增长环比放缓至 +3~7%/+4~7%,部分原因是经验偏差恶化。 同时,寿险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RoEV)放缓至 5.8~7.4%。13 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下滑 1-9 个百分点。由于新单销售持续面临阻力及新冠疫情反弹,我们预计下半年 VNB 压力犹存。 保险公司已经:(1) 加强代理人激励, (2) 专注于代理人产能,以及 (3) 推出简单、易于销售的产品。 |
2021年9月6 日 我们预计在今年余下的几个月里,政府会加快发行地方专项债券,将基建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稳定经济的主要抓手。目前建筑板块的行业估值已低到无法忽视的水平,市盈率仅为低个位数,业务也正在改善,或至少正在企稳。不断加速的固定资产投资亦将对工程机械需求略有帮助。在原材料领域,需求增加和供应紧张预计将为钢铁和水泥行业创造有利的供需动态,利好价格和盈利能力。 |
2021年9月1 日 亚太地区定量和系统策略:南向资金情绪追踪:监管重新定位之际资金流出放缓 继 7 月创纪录的资金流出后,8 月南向资金抛售压力有所缓解。 8 月资金总流出规模相对温和,为 17 亿美元,继续从“传统热门股”转向政策风险较低的股票,尤其是汽车股。过去一个月,我们看到南向投资者买入通信服务和房地产股票,同时抛售金融和非必需消费品股票。与一个月前的持股相比,公用事业股票持仓增幅最大。上月,我们的最大回报策略和平衡风险策略的回报分别为 8.4% 和 7.3%,而整体市场回报为-2%。择股效应和因子偏向推动优于大市的表现。 |
2021年8月26 日 “云无处不在。”印度某家领先IT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公司都在疫情过后迅速持续转型的事实。瑞信研究团队对这一主题持续深入研究。在业界领先企业中,无晶圆厂半導體和电路板/基板领域表现最出色。另一方面,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内存和综合企业集团表现垫底。在过去三个月,涉及云计算相關的科技供应链公司持续迎来每股收益的强势上调,市值最高的前20大公司中,只有三家公司的每股收益被小幅度下调。 |
2021年8月24 日 亚太主题策略:物流中断将表象需求推离实际需求:部分长鞭效应正在缓解 今年以来的运费飙升(一些航线即期运费上涨了6-8倍)营造了一种需求强劲的印象。集装箱货运的压力最大:集装箱短缺,集装箱船建造订单持续增长。不过,鉴于航运量的增长基本符合趋势,在我们看来,造成航运资源紧张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港口关闭和新冠疫情相关限制规定增加了周转期,减少了每艘船一年中的航运次数。其次,全球货运增长集中在少数航线上(例如东亚到美国西海岸),给某些港口带来一定压力。 |
2021年8月20 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投资策略:中国监管同步调整:VIE、非国企和监管影响 国务院新近公布的五年期规划以及监管政策加速颁布可能预示着持续监管风险或将成为中国股市整体的中长期阻力。为帮助投资者监测/对冲与监管局势相关的风险,我们将高流动性中概股(MSCI中国指数+恒生综合指数(不含香港))划分为若干自上而下的群组,包括:国企和非国企、VIE和非VIE、以及不同监管影响的细分行业。我们对于每个细分行业都创建了一组证券组合。我们估计,受监管影响的细分行业占到MSCI中国指数44%。 |
2021年8月13日 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正面临中美监管环境重大变化的双重挑战,两国监管政策均有收紧的趋势。我们认为中国将设立关于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网络安全审查的预审程序,这可能增加未来互联网平台运营商赴美上市的审核时间和成本。同时,监管部门还可能将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境外上市纳入统一监管框架。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的在美上市中概股将启动回归进程。长期来看,更多优质独角兽公司也会将香港而非美国作为海外上市第一优先选择。港交所更有优势把握这一趋势, 正在积极调整上市制度,以顺应这一潮流。 |
2021年8月10日 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今年复苏更强劲,他们负担更小,补充资本的需求也更强。具有地区侧重、强大财富业务以及良好资产质量的银行优势会更加明显。在贷款稳定增长、净息差企稳、信用成本下行以及财富业务增长的支撑下,我们认为2021财年银行盈利复苏是高度确定的事件。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攀升,但我们认为这并非系统性风险。近期市场有些过度担忧,上半年业绩将有助于信心的恢复。 |
2021年8月9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策略:北向持仓监控:市场波动加大,流入量适度 2021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剧,但北向资金流入量保持稳定,7月份流入量为17亿美元。我们估测年初至今的流入量达到370亿美元,超过2020年全年300亿美元的流入量。过去一个月,北向投资者纷纷买入IT(21亿美元)和非必需消费品(8.2亿美元),卖出金融(4.6亿美元)和房地产(2亿美元)。6月以来,我们策略的单向做多操作收益率持平,市场中性操作收益率为4.8% (相对于沪深300指数)和14% (相对于富时中国A50指数)。策略跑赢市场的主要驱动来自于投资风格和行业倾斜 |
2021年8月2日 中国自动化产业:我们对第二季度自动化行业数据的解读:自动化需求旺盛, 本土品牌继续抢占市场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自动化市场同比增长32.4%,环比增长17%,与历史季节性趋势相符。2021年二季度中国OEM自动化同比增长28%,相当于两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1%。这主要是受工业机器人、电池和半导体需求增长带动。2021年二季度伺服/低压变频器/小型PLC的市场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6%/19%/32%,达到63亿元/83亿元/22亿元人民币。国内厂商继续抢占细分市场份额,但本土品牌在大中型PLC市场的渗透率仍较低。受电子、金属和汽车配件行业需求驱动,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比增长72%,达到7.3万台。 |
2021年8月2日 亚太区定量和系统化策略:南向投资情绪追踪:单月流出量创纪录,行业轮动趋势加剧 近期针对教育产业的监管整治引发南向投资资金加速调仓换股,这一趋势自6月初开始出现。似乎南向投资者大规模转向政策风险较低的行业。这一轮动使得南向交易总量占香港市场股票成交量的比例高达30%。过去一个月我们看到南向投资者纷纷买入医疗股(6亿美元)和原材料股(5.8亿美元),卖出通讯服务股(46亿美元)和金融股(16亿美元)。相比其他行业,原材料板块的南向持仓较一个月前创下最大百分比增幅(6.7%)。 |
2021年7月30日 中国混合动力及电动车(xEV)电池价值链:头部厂商受益于景气度上升 我们预计xEV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将继续支持xEV电池和价值链需求。我们预测到2025年中国xEV销量将达到约600万辆,相当于3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电动车需求增长还将带动电池正极材料(复合年均增长率42%)和锂(复合年均增长率36%)生产商等中上游产业需求。预计到2023年电池上游板块(电池材料和矿产品)的需求也将实现30-40%的复合年均增长。我们预计大部分利润将被供需动态更具优势的上游矿产品公司收入囊中。 |
2021年7月20日 中国医疗行业:2021年下半年前景展望:行业基本面保持坚挺,量化公司催化剂 我们预计2021下半年仍将陆续出台影响行业的政策,但风险不会增高。我们认为下半年政策仍主要聚焦于此前的费用控制措施,包括国家医保药品目录(NRDL)谈判和骨科耗材集中采购。此外,我们将关注目前还没有引人注意的国内外催化剂,例如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病种分值付费(DIP)、中美关系及新冠病毒变异等。而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我们认为从长远看将优化医药/生物技术行业的资源配置。 |
2021年7月19日 中国市场策略 — 21年下半年前景展望:超越常态化与监管挑战 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强劲的反弹势头,但复苏节奏仍在分化。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复苏,但低基数效应消减下,增速料将放缓。随着经济活动正常化渐近尾声,我们看到此前持续常态化的宏观政策正在边际调整,甚至有趋向宽松的早期迹象,但我们认为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转折。另外,中国针对互联网平台的持续监管,尽管短期对市场造成一些不确定性,但监管改革旨在促进竞争,长远来看会激发创新活力。我们认为,尽管下半年仍将面临新变种病毒肆虐、监管压力和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挑战,但在经济持续向好、宏观政策边际趋稳以及市场估值趋于合理化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仍具较高的弹性。 |
2021年7月14日 年初至今我们看到各科技终端产品的需求都好于年初预期,其中消费类笔记本明显好于预期,服务器和电视略高于预期,智能手机基本和预期相当。汽车产业需求进一步推升了科技势头。预计亚洲(不含日本)科技公司的盈利水平在2020-23年期间将实现23%的复合年增长率(而未来两年的预期复合年增长率为30%)。此外,年初至今的盈利预测也持续在向上修正。我们预计,盈利向上修正和股价表现之间的长期关联性将在2021年再度实现。 2021年下半年我们仍维持看好需求面强劲、供应面吃紧的半导体板块。 |
2021年7月14日 我们预测iPhone更换率将稳定于4.3年,按此更换速度计算,我们预计2021-23年期间苹果将出售2.34/2.37/2.49亿台iPhone,且5G主流化将促使苹果硬件的总体市场规模于2023年达到3,000亿美元。我们预计今年iPhone的"演化式"升级仍将侧重相机优化(图像稳定化、加大传感器、改进广角)、显示屏(提高刷新率)、处理器(实现人工智能、多媒体/图形和应用开发)和射频(增加毫米波、支持Wifi 6E),浏海缩小等等。在硬件供应商方面,因苹果近年引入多家新供应商,我们更偏好能争取到高市场份额或位于高准入壁垒的硬件供应商。在硅方面,苹果近年开发了更多内部硅芯片,增加了台积电的芯片出货量,并且创造了系统级封装(SiP)的新商机。 |
2021年7月12 日 设备更新换代周期即将接近尾声。长达四年多的发展期过后,中国国内挖掘机销量在近几个月与其他机械板块同步走软,运营数据也表现欠佳。尽管挖掘机销售疲软是因宏观形势不利所致,而这一局面可能会在下半年有所改善,但挖掘机销售不太可能回归上行趋势。我们预计,销量不会像前一轮低迷时期急速下滑,2021年国内挖掘机市场需求将同比上涨5%, 但2022-23年需求则分别同比下降17%及12%。我们预计塔式起重机销售持续增长;装载机和泵车遭遇的销量降幅要比挖掘机和汽车起重机更加温和。 |
2021年7月8日 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而言,政府持续加强监管审查,出台新的监管政策框架,以及各监管机构强化跨部门协调,是今年的重点。我们通过对反垄断和数据监管这两个影响所有互联网平台的关键领域深入研究,并对细分行业具体监管展开分析,以帮助投资者很好地理解中国监管动向。我们预计,未来互联网行业仍将面临监管压力。我们认为,政府希望鼓励持续创新的同时,能够保障数据安全,促进公平竞争和兼顾社会关怀。监管不确定性可能会拖累行业估值,而监管带来的经营变革挑战以及社会责任压力可能会影响企业收益。 |
2021年6月30日 亚太地区量化及系统化策略:南向投资情绪追踪:资金从金融/科技转向消费/医疗 相比以往而言,6月份南向资金净流动总体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估计南向资金净流入7亿美元,今年至今净流入累计达到590亿美元。尽管相对最近几个月而言,资金净流动情况欠佳,但我们看到明显的板块轮动效应,6月份总成交量影响保持在成交额30%的高位。南向投资者目前持有12%的自由流通股,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过去一个月内,我们看到南向投资者转向非必需消费股(29亿美元)和医疗股(19亿美元),同时卖出金融股(19亿美元)和通信服务股(16亿美元)这些传统热门股。 |
2021年6月29日 我们在4月份亚太地区油气板块报告内阐述的看涨立场已经得到体现。最近亚洲疫情复燃对全球石油需求复苏的影响不大,而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联盟(OPEC+)统一向市场投放石油供应,再加上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对此反应较为平淡,全球石油供需平衡格局继续改善—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八周下降便是证明。瑞信全球能源团队预测2021年下半年布伦特油价为70美元/桶,但随着夏季需求旺季的到来,油价相对于我们的预测有上行风险。 |
2021年6月28日 “新基建”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中国5G资本支出很有节制,预计2021年同比增速仅为5%。但是,5G推广已成为促进云渗透和边缘计算普及的动力。中国第一梯队的超大规模云计算厂商的资本支出2020年同比反弹14%,受益于中国的云迁移、数据流量需求的大幅增长和数字化转型,2021/22年同比增速预计分别为14%/13%。我们预计将有更多具体政策出台,透过提供激励措施加快发展速度;而企业也料将推进自身项目,支持国家目标。 |
2021年6月21日 我们在6月16日至17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中国云论坛,参会公司包括中国云行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上的众多企业,包括PaaS、IaaS、SaaS、DaaS、IT服务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我们看到后疫情时代各行业的数字化需求仍然旺盛,这一点在社交电商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方面都得到体现。由于SaaS增长预期明确,SaaS收入和订阅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将越来越高。与会企业认为监管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还是可控的。 |
2021年6月17日 中国汽车激光雷达(LiDAR)行业:前景光明的车辆自动驾驶传感器 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主动式遥感方式,利用光发射与返回数据来测量物体之间的准确距离,形成高分辨率三维“点云”,无需大量后台处理。我们认为,激光雷达是一种实现高级自动驾驶(3级和4级)的重要传感器。我们看好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结构性增长。我们认为,高级车辆自动驾驶渗透和激光雷达价格下降这两大决定性因素,将有力拉动激光雷达的中国市场需求。鉴于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正在以成熟的扫描技术实现快速量产,中国智能电动车制造商必将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 |
2021年6月16日 中国市场策略:重温七普:如何把握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中的投资机遇 近期公布的第七次中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挑战。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新出生人口和总和生育率大幅下降。瑞信瑞启团队2020年11月对全国妇产医师的年度调研难能可贵地展现了中国新生儿数量的概貌,揭示了二胎政策效应正在消退。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中国将积极采取一系列中长期结构性变革以应对这一挑战。 |
2021年6月9日 休闲时间的稳步上升是人类历史上最持久的主题之一,法律法规的完善、劳工谈判地位的提升和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过去150年人类的工作时间都在持续缩短。过去因工业自动化而节省出来的时间并没有全部用于休闲,但这种情况也正在改变。一个同等重要的趋势是“休闲”正日益商业化,这得益于全球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休闲因而变得更加经济实惠:它不再是超级富豪的专属。休闲消费占各经济体消费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 |
2021年6月8日 经导管瓣膜手术改变了结构性心脏病治疗方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首先实现了商业化,经导管二尖瓣(TMV)手术因庞大的医疗需求,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焦点。我们估计,到2025年,中国全年将有望实施大约45,000例TAVR手术。本报告展望了第二代TAVR市场的未来竞争格局,深入解析了国内从业机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TMVr)/经导管二尖瓣植入(TMVI)市场潜力巨大。我们在本报告中分享了TMV的市场模型,预计到2029年,TMVr/TMVI市场规模合计将破百亿人民币大关,二者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70亿元人民币和40亿元人民币左右。 |
2021年6月3日 中国医药板块: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活动日历---中国生物科技成果发布值得关注 (ASCO 是每年肿瘤股最大的事件之一。 会议将于 2021 年 6 月 4 日至 8 日在线举行。重要科研成果摘要标题将于香港时间6 月 4 日上午 5 点会议开始之前公布。其他现场会议将按计划进行直播, 7 月 6 日前可在线观看会议视频。为方便投资者在线观看2021年ASCO会议,我们创建了2021年ASCO会议日历,对我们所研究的业内公司以及涉及相关产品的其他中国/外国制药/生物技术公司的五十余项文字公告及口头报告进行了汇总。 |
2021年6月1日 最近出现的新冠病毒变种导致不少国家再度进入半隔离状态,让人不禁回想起一年前疫情给需求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但这一次情况可能不会那么糟糕,因为各国政府已充分意识到完全的封锁措施是不可行的。最新移动数据显示,目前出行活动仅比疫情爆发前减少了 28%,而 2020 年 4 月下降幅度高达51%。此外,进入暑期后西方各国人口流动加大,加之疫苗接种率的提升,预计可有效缓解近期亚洲疫情反复带来的不利影响。 |
2021年5月31日 我们维持对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预期,预计21/22年全年出货量可达到13.9亿/14.5亿台,增幅分别为 +8.7%/+4.4%。这是综合考虑到2021年一季度增长强劲,二季度出货量有所下降,但随着亚洲各国陆续放松疫情管控,中国手机销量在二季度低基数基础上逐步恢复常态,加上欧美各国经济重新开放,随着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使用的减少,移动设备使用时间会相应增加,下半年出货量有望迎来反弹。我们维持对5G设备的出货量预期,预计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2.55亿台提高至2021年的5.51亿台,22年可达到7.07亿台,到2025年将突破13亿台。受中国市场推动,21年一季度5G设备出货量达到了1.25亿台,高于我们此前预期的1.1亿台,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5G设备占到了手机总出货量的80%。 |
2021年5月14日 不断升温的通胀和通胀预期成为今年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通胀图景略有差异,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走势背离正不断扩大。受下游需求复苏推动,加之环保限产以及安全检查导致的供应紧缺,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3-5个月内已大幅上涨。瑞信全球大宗商品团队上调金属价格预测展望,以反映铜和铝的乐观前景。瑞信的行业敏感性分析表明,铝、铜和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开采商可能是主要受益者,而其他板块因向下游转嫁能力而异而面临不同成本压力。 |
2021年5月14日 中国内需保持稳健,外需也将助力。我们感觉到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反弹持怀疑态度,并推测需求放缓。我们认为中国需求具有韧性。因发达国家的宽松流动性,我们认为铜价和铝价将蓄势上涨,而供应紧张进一步推高价格。供应限制将有利于铜上游和铝中游板块。因需求强劲,产能限制(年产4500万吨)以及氧化铝价格处于低位,铝冶炼厂利润率达到每吨5,000-6,000元人民币。我们的全球团队将2021年铜价/铝价预测分别上调16%/18%,到9,200美元/2,339美元/吨,将2022年铜价/铝价预测分别上调6%/39%,到7,500美元/2,640美元/吨。 |
2021年5月13日 在线医疗占中国总体医疗市场的比重从2015年的1.6%提高到2019年的2.7%,预计到2030年达到约19%,未来十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30%。2020年新冠疫情促进在线医疗增长,并且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估测2020年线上药店总交易额达到34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达到2万亿元,2020-3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19%,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我们认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将很快大规模商业化推广。 |
2021年5月11日 亚太区定量和系统性策略:A股状态第一部分:中国境内共同基金持仓 中国境内共同基金加大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我们预测境内共同基金目前持有A股价值近9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35%。春节后境内人气转弱可能导致共同基金资金流向显著变化。最近我们注意到共同基金纷纷平仓抱团股。我们重点介绍不同类型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趋势,并详细考察不同基金的持仓情况。我们还评估境内基金的相互联系,以识别潜在抱团风险。 |
2021年5月5日 气候变化、清洁能源和脱碳等议题持续受到世界各地不同利益攸关者的广泛关注。在第二期《全球可替代能源专题观察》中,我们重点介绍了瑞信近期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在最近由美国主办的 “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一些国家纷纷提高了各自的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美国显然期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能够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瑞信美国ESG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美国实现50%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所遇到的各方面难题。美国公用事业研究团队估计,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可再生能源/储能资本支出将会急剧增加。 |
2021年5月3日 中国半导体行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在21年1季度重新加速增长,致使库存低于季节性水平 我们针对49家中国上市半导体公司的收入和库存进行了2021年第一季度数据更新。中国半导体设计、IDM/晶圆代工厂和封测行业在2021年第一季度均显现高于季节性水平的增长,库存连续三个季度(2020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低于季节性水平,2021年第一季度的库存比三年期季节性水平还要低34天。这一形势利好晶圆代工厂和封测企业。 |
2021年5月3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策略:南向情绪跟踪:净资金流持续涌入,消费股比金融股更受青睐 年初至今,南向投资者实现了近530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4月份南向净资金流入56亿美元,居历史第二,此前是2015年4月创下的68亿美元净资金流入。总成交规模的影响已经从3月份 30%以上的水平回落到25%的长期平均值。南向投资者目前持有12%的自由流通股,接近历史最高位。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们看到,南向投资者买入非必需消费股(27亿美元)和通信服务股(22亿美元),卖出金融股(10亿美元)。 |
2021年4月29日 携程数据显示,在即将到来为期5日的五一小长假中,国内旅游市场料将强劲反弹,预计将有2亿人次出游。门票预订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市场正全面复苏,甚至强于2019年水平。瑞信预计,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将量价齐升,与春节后环比复苏强劲的趋势保持一致。鉴于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我们对今年国内旅游需求恢复正常,并推动旅行平台和航空公司营收回升持乐观看法。疫苗接种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但考虑到不断增多的病毒变异,情况仍存不确定性。 |
2021年4月20日 虽然博彩业收入(GGR)在监管控制下一直低于预期,但市场对复苏抱有希望,让这一行业人气向好。博彩股的上行结构性阻力包括以下原因造成的营收缓慢增长: (1) 持续性监管措施给顶级玩家需求造成了永久性伤害;(2)玩家结构向中层和休闲玩家转移;(3) 业务获取成本上升,非本地劳工配额结构性减少导致利润率收窄;同时,估值倍数受到(4) 自有现金流疲软;以及(5) 赌牌续牌的不确定性两大因素拖累。 |
2021年4月14日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21年3月线上销售年同比增长25%;国货品牌增速超越国外品牌 3月份,天猫/ 淘宝整体线上体育用品板块年同比增长25%,低基数和春节效应造成3月份销售额较2月的高增长有所放缓。最终,2021年第一季度年同比增速达到了37%,我们认为,市场需求呈健康态势。新疆棉问题造成了3月波动,我们看到,国外品牌和国货品牌整体增长呈两极分化。经销商预测,5月份国外品牌销售将下滑20%,2021年第三季度将下降10-20%,直到第四季度才能恢复平稳增长。经销商目前认为,2021年国外品牌销售会整体下滑20-30%。 |
2021年4月12日 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石油供需平衡态势持续有利,利好今年以来的油价回升。随着夏季到来,全球石油需求将会显现长时期回升,全球供给也会相应保持同步,美国生产商在这一上行周期对增产表现出更为严谨的态度。瑞信将2021/22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上调至66.5美元/68美元(此前预测为59美元/63美元),因为我们目前预计全球原油库存将以更快速度于2021年第二季度恢复正常(此前预测为2021年第四季度)。虽然宏观环境形势向好,但亚洲石油公司的表现并不像油价那样出色,目前股价水平仍处于历史低谷。 |
2021年4月12日 2021年1月和2月的经济数据综合表明,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持续强劲。我们通过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的两年期复合年增长率发现,经济复苏并不均衡,出口和工业生产引领整体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表现逊色。我们预计,在国内经济逐步回暖、出口随着全球经济好转而反弹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我们对于纳入研究范围的中国内地/香港公司2020财年的业绩评述表明,企业盈利将迎来强劲回升势头。 |
2021年4月6 日 我们更新了裸晶圆供需模型,维持供应侧产能增长预期,即:2020~2022年全球12英寸裸晶圆产能复合年增长率将从2017~2019年的8%降至3%。但考虑到5G智能手机产能提升、WFH需求强劲、数据中心投资再度提速等产品驱动因素以及需求的逐步全面复苏,我们将2020~2022年12英寸晶圆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17~2019的1%提高至10%。我们预计,2021/22年12英寸裸晶圆利用率将从2019/20年的80-85%提高至92%/ 97%。对于成熟制程,预计8英寸裸晶圆利用率可达到95%,6英寸利用率会在80-85%。 |
2021年3月25 日 瑞信研究院2021年《新兴消费者调查》发布之际,我们以互联网消费为重点展开了深层次的分析。对互联网行业来说,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类别的线上服务使用率都得到了提升, 而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反映了疫情给消费者行为带来的结构性和持久的影响。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结构性变化,包括线上生鲜消费的崛起、网络游戏日益受到欢迎以及在线教育服务的接受程度得到提升。 |
2021年3月22日 随着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如何在境内外市场之间进行配置成为一个日益关键的决策问题。两地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基础动态、市场情绪和相关性。此前常用的A/H相关策略是偏向持有“低价”股,然而这种策略的表现不尽人意。我们的中国策略团队已证明股票风险溢价(ERP)的差价有助于协调A股/H股的目标价。在中短时期内,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均值回归和A/H平均水平是影响个股A/H价差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创建了一套系统性预测个股A/H价差走势的信号。 |
2021年3月22日 中国战略性资源及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背景下,2020年中国最高领导人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及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两大高层战略,凸显了中国对于国内能源安全、能源自给自足及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2060年碳中和与2030年碳达峰两大目标共同构成了中国首个长期气候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大幅度转变。在双循环专题报告第三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2060年碳中和路线图下的能源变革前景。 |
2021年3月15日 在我们的第二份亚洲氢能主题报告中,我们深入剖析了中国氢能市场以及氢能产业链需求端的潜力。我们认为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拥有最大的短期发展机遇,而其中燃料电池重卡的发展将最为瞩目。在氢能需求端,我们认为燃料电池重卡的拐点会比想象中更快到来;我们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分析显示在2024年,燃料电池重卡就有望和传统柴油重卡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平价。这主要得益于动力模块成本的快速降低和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另外,在氢能供应端,制储运加的成本降低也会让灰氢/棕氢/副产氢的终端售价和60美元油价环境的柴油价格相比之下逐步显现竞争力。这也给了消费者更强烈的动力去使用和置换燃料电池车。 |
2021年3月15日 需求上升和低库存为铜铝价格形成了支撑。随着全球流动性日渐充裕,在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经济复苏支撑下,我们预计2021年铜铝需求将小幅上升。另外,我们预测2021年中国铜和铝需求同比分别增长2.5%和4.1%。鉴于废铜供给相对紧俏,我们预计,坚挺需求和超低库存会让2021年铜价保持在3美元/磅以上。在产业链中,鉴于铜矿加工费不到50美元/吨,上游铜精矿生产商占据主导,取得了行业大部分利润。铝材方面,在增产限制上游氧化铝价飙升的背景下,下游铝材生产商议价能力的提升有望进一步推高其盈利能力。 |
2021年3月10日 2021年是中国 "十四五 "规划(2021年-2025年)的开局之年,公用事业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大政策有望在今年敲定。我们认为,优化能源结构将是所有细分产业供需变化的关键驱动力,清洁能源将成为这一过程的主要赢家。我们的预测显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2020年预计约为5%)将在“十四五”期间翻倍(达到10%),“十五五”期间增至三倍(16%)。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天然气在中期内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瑞信预计到2030年将占13%),而其他传统燃料(燃煤发电等)占比可能会不断下降。由于太阳能目前处于平价上网状态,我们将“十四五”期间中国太阳能预测需求量平均提高到每年103吉瓦(之前预测为67吉瓦),远高于“十三五”期间的每年42吉瓦。 |
2021年3月2日 挪威是政府政策鼓励汽车产业加快向电动车过渡的典范:2020年标志着又一个里程碑,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过了乘用车年销量的50%。2020年,欧洲监管规定加速了电动车销售,销量相比2019年翻了一倍多。2021年1月份,尽管整体乘用车销量受隔离措施影响下降大约25%,电动车销量仍保持了良好势头。在中国,五菱宏光MINI EV的强劲市场需求反映了大众市场电动车型的巨大潜力。这些发展对整个价值链,包括电池制造商和矿产资源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好兆头。过去几个月锂价上涨亦鼓励了矿产资源企业持续推进资本投入决策。 |
2021年3月1日 中国通讯基础设施行业:上海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要看点:5G生态圈雏形初现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71.8万个5G基站(占全球的70%),覆盖300多个城市和所有地级市。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或将建成100多万个5G基站,与瑞信预测一致。中国移动的700MHz频段和中国联通的2.1GHz频段招标或将在3、4月进行,中国电信也将在2021年上半年启动招标项目。到2020年底,5G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超过了70%,其中人民币2,000元以上的手机市场渗透率约在90%。中国移动预计,2021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2亿台,其他智能互联设备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 |
2021年3月1日 亚太区量化和系统性策略:南向情绪追踪:资金流出创新高或为公募基金赎回所致 今年以来,南向投资者已公布净流入500亿美元,近2020年全年流入量的60%。近期行情大幅反转或暗示未来资金流入放缓。南下资金占港股月度总成交额保持在40%以上,流通股持股比例保持在12.5%,接近历史高位。2021年2月24日资金外流达到26亿美元,创下港股通开始以来最大单日资金外流记录。通过股票和境内公募基金资金外流构成的交叉比对,我们认为,资金外流很可能是基金赎回所致。2020年以来,境内公募基金已经成为南向交易的重要边际买家。 |
2021年2月26日 中资医疗股近期遭遇抛压,但我们认为行业基本面毫无问题,仍然看多医疗行业,认为抛压是板块轮动所致。以2月10日收盘价计算,瑞信研究覆盖的生物科技股价平均下跌了14%,CRO股下跌16%,医疗器械股下跌14%,医药股下跌16%,其他医疗股下跌9%。我们仍然最看好生物科技、CRO和创新器械板块,我们的目标价分别平均隐含了36%、25%和15%的上涨空间。在我们研究的医疗股中,我们在细分领域的首选股包括:再鼎医药(生物科技股)、药明生物(CRO股)和启明医疗(创新医疗器械股)。 |
2021年2月23日 中国化妆品行业:2021年1月份化妆品线上销售年同比增长41% 淘宝/天猫平台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速从2020年第四季度/2020年全年的28%/32%提高到2020年1月的41%。护肤品(不含“药妆”)整体同比增速上升至54%,彩妆增速下降至20%。药妆护肤品在今年1月的年同比增速也超出了行业整体水平,达到51%。鉴于消费者渗透率提升、产品“药用化”以及高端化趋势,我们仍维持对化妆品行业的积极看法。从淘宝/天猫平台来看,国货龙头品牌仍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我们研究覆盖的个股中,我们首选珀莱雅,“珀莱雅”和“彩棠”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强劲势头、线上渠道优势以及品牌高端化均是支撑我们看多该股的依据。 |
2021年2月19日 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欧洲一直在引领这方面的发展;2020年9月,中国首次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确切时间目标。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巴黎协定》,美国政府随后发布的公告也清楚表明了美国希望在这方面发挥突出作用的立场。 |
2021年2月18日 中国运动服装行业:2021年1月线上销售年同比增长29%;打折情况改善,更多溢价新品上线 2021年1月的打折幅度仍有24%,年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但较2020年12月的6个百分点的增幅有所收窄。我们预计,步入2021年,品牌的库存情况将持续好转(目前相比与正常水平仍高出1-2个月)。打折幅度收窄和溢价推出新品支撑我们对运动服装行业的乐观看法。虽然1月份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我们认为,大多是受季节性影响,预计2021年的需求将因体育赛事恢复、健康意识增强和直销渠道转型而保持坚挺。 |
2021年2月16日 我们估计,中国物业百强企业基础物业规模扩张在未来五年将保持高达22%的复合年增长率,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等新物业板块将成为行业的新增长引擎。我们预计2020-2025年百强企业传统物业板块(即住宅/办公楼/商业地产)基础物业费复合年增长率为21%,而新物业板块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7%。在业主增值服务板块,服务品类的多样性和在管规模的扩张将为百强企业带来37%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对应增值服务渗透率将由2020年的10%上升到2025年的17.5%。 |
2021年2月10日 中国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 的发展意义重大,实现了世界绿色化发展的 “双循环”。IGBT被誉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 “心脏”,作为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铁路、智能电网、可再生动力逆变器和家电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自给率仍然偏低,造成了关键技术瓶颈。我们认为,IGBT将在中国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口替代、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契合“双循环”战略目标。 |
2021年2月8日 中国医疗板块:中国疫苗接种路线图:临床数据和市场潜力深入分析 我们对中国国产疫苗使用的技术平台和临床数据进行了汇总,对疫苗的商业化前景,包括产量、价格以及在海外供应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分析。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新冠疫苗总产量有望突破25亿剂,目前中国收到的海外订单已达5亿剂次。运输方面,灭活疫苗的优势在于可在2-8ºC的温度下存储。目前中国已启动疫苗免费接种,我们认为政府推进全民接种疫苗的决心十分坚定。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预估只考虑了中国国产疫苗的国内市场需求。此外,我们的模型显示,在对2021年的最佳/基本/最差假设情境中,中国国产新冠疫苗的预期销售额分别在140亿/120亿/90亿美元左右。 |
2021年2月5日 数字化和国产化替代将加速中国企业的上云节奏。2021年IT预算恢复(同比增长7.2%)、5G普及和政策利好将加速云转换过程。几大主题包括:(1)互联网和企业级应用以及多云策略推动中国IaaS需求强劲增长,公有云和私有云逐步走向融合。(2) 信息数据量激增推动IDC发展,运营商中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分别达到16.7%/ 29.2%。(3) 随着IaaS的快速普及以及云原生技术的广泛应用,百花齐放的SaaS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ERP /电商SaaS得益于标准化程度较高和高客户增值两大优势,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
2021年2月2日 我们的全球电信团队对固定宽带增长前景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和监管部门鼓励通过投资弥合“数字鸿沟”,预计到2023年,高速宽带用户总数将达到10亿。疫情爆发后,固定宽带网络服务成了民众“刚需”,“数字鸿沟”引发政府关注。就宽带服务运营商而言,我们的分析表明,在我们调研的所有市场中,多数市场的固定宽带网络ROIC要高于资金成本(但中国是一个例外。 |
2021年2月1日 亚太地区定量和系统性投资策略:南向资金市场情绪追踪:1月份流入量创新高,新股发行将受到南向资金推动 年初迄今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达370亿美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资金流入规模的四成。从以往经验来看,资金流动净额激增往往伴随着接下来短期资金流入规模的增加。就板块而言,资金流入主要集中于通信服务(170亿美元),电信(66亿美元)和媒体与娱乐(110亿美元)。其中腾讯最受青睐,流入资金达到了100亿美元。我们的南向投资策略回报率与年初持平。 |
2021年1月28日 2020年美妆产品的天猫/淘宝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2%,尽管增速较2019年的49%有所放缓。其中护肤类产品(不含药妆)同比增速下降至31%(2019年为57%),彩妆类产品同比增速大致稳定在32%。领先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增加4.1个百分点,达到了15.8%。我们仍看好美妆板块;首选珀莱雅。淘宝/天猫平台数据印证了我们提出的领先本土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观点。珀莱雅品牌发展势头良好、线上渠道实力雄厚和品牌趋于高端化,因此仍是我们的首选个股。 |
2021年1月20日 作为中国半导体报告(包括中国的崛起和供应链本土化)的续篇,本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中美政策影响,中国制造、设计和技术供应链,以及无晶圆厂行业发展路径。在我们的全球半导体研究团队的支持下,我们还深入研究了设备、材料、射频、电源、CPU、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投资、中国晶圆代工项目,并对21家已覆盖和未覆盖的中国集成电路公司的业务概况、驱动因素、近期前景和估值进行了深度研究。美国希望保护其在IDM、无晶圆厂、设备和EDA/IP等领先领域占据的48%优势份额;中国则希望实现自给自足,提高目前5%的巿场份额,这个数字落后于中国20-25%的市场需求份额和30-40%的硬件份额。 |
2021年1月20日 面对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和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下一个五年的重要指导方针,并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再平衡,最终实现国内市场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至少聚焦三大战略:科技自力更生、进口/供应链国产替代以及扩大内需。中国推出这一重大战略恰逢其时:近年来中国内需消费升级趋势渐显,而软硬件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到位。我们预计中国科技自力更生战略将对相关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投资机会。我们基于技术竞争力、研发能力、产品设计/开发成熟度、进口替代潜力、管理能力等多方因素考量(而非仅参照估值),挑选出那些长期赢家。 |
2021年1月20日 随着中国经济在2021年进一步加速、海外经济体可能在疫苗接种的帮助下实现重启,鉴于工业利润回升和产能利用率较高,我们对中国制造业资本支出和工业机械需求持乐观态度。覆盖科技、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消费领域的瑞信分析师对各自行业的积极看法亦佐证了我们的观点。我们预计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将推动先进机械在各行各业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本土化是先进工业机械市场的长期趋势,国内企业将更多受益于上行周期。我们看好自动化、激光设备和PIMM(注塑机)。 |
2021年1月18日 中国股市正在经历一场重大重调。“回归本土”的主流趋势中不乏科创版上市量持续上升,大型IPO和香港第二上市急剧增长。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会延续。同时,近期公布的QFII/RQFII改革等消息将会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岸市场深度。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在香港第二上市和更多中国存托凭证/科创版上市涌现。长期来看,我们预计这些趋势将继续促进南向和北向股票互联互通机制的使用,并让中国资本市场更具活力。 |
2021年1月15日 尽管短期内受到疫情反复的不利影响,但消费行为正常化将会导致外出消费反弹,居家消费势头减弱,而一些消费行为(电子零售)可能会延续。对于拥有强大品牌资产和供应链的领先企业而言,竞争态势更加有利,因而通胀压力具有可控性。国货品牌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特别是在运动服饰和化妆品领域)。向估值颇具吸引力的可选消费品板块的轮动态势显著。因后疫情时代的长期趋势显著,我们将运动服饰上调为首选板块。我们仍然看好餐饮和白电,但对白酒和啤酒的积极看法略有减弱。小家电和超市是我们最不看好的板块。 我们更青睐后疫情时代中具有长期增长潜力与合理估值的题材,建议投资者在短期回调时建仓。 |
2021年1月15日 考虑到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后疫情时期品牌加速向直销模式渠道转移等长期趋势,我们转而看好运动服饰行业。此外,体育赛事可能在2021年重启。我们预计行业增速将从2020年三季度的中低个位数回升到同年四季度8-10%的水平;此后,2021年将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20-25%的增长。目前各大品牌都在大幅度打折清库存,而我们预计2021年的折扣同比会更高;不过,如果增长情况持续好转,我们预计市场会忽略这一现象。疫情加速了品牌向直销渠道转移的进程,尤其是在电商平台,预计这一趋势仍会延续。我们估计,管理出色的零售直营店和电商平台的经营利润率会比批发渠道高出2-3个百分点。因此,电商业务占比上升将是长期利好。 |
2021年1月11日 1月6日至8日召开的瑞信大中华区科技线上峰会吸引了72多家企业的踊跃参与,参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分别来自硬件/半导体和互联网领域;四名业内专家发表主题演讲,700多名登记参会的投资者共同探讨了2021年的商业趋势。我们的报告综述了45家硬件/半导体公司中的37家企业和11家互联网公司的观点。会议总体基调乐观。各大公司对需求普遍持积极看法,第二轮疫情居家需求、网络教育和供应限制促使个人电脑和家庭消费订单保持健康态势;同时,2021年上半年超大规模/云计算产业复苏,5G手机有望翻倍破5亿台,汽车/电动汽车/工业随着疫苗接种推广发展势头向好。负面因素包括人民币升值和组件成本上升,但多数公司报告称,年初将是卖方市场的天下。 |
2021年1月8日 中国医疗行业:2021年展望:未来强势增长, CRO、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表现突出 我们始终看好医药板块,继本轮出色行情(2020年A/H股涨幅分别约55/70%)之后,我们的细分领域和股票选择立足于显著的增长特征和明确的催化因素。我们最看好生物技术、合同研究组织(CRO)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因为这些细分领域具备持续创新潜力,且政策风险相对较低。我们估计,在2021-23年期间,中国创新药销售额复合增年长率可达到18%左右,跑赢整体药品市场。 |
2021年1月7日 我们预计2021年中国乘用车需求将实现高达15%的年同比增速,远高于汽车厂商和行业协会相对保守的7.5-9%同比增长预测。主要驱动因素包括:(a) 继2018-20年连续三年销量下滑后的周期性需求复苏,预计2021年乘用车年需求有望提振约6个百分点; (b) 低基数效应——在疫情期间,2020年1季度销量年同比下滑45%,仅这一点便让2021年全年实现大约12个百分点的年同比增速。 |
2021年1月7日 虽然我们一致看好保险业的长期基本面,但预计销售在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后,行业复苏将历尽坎坷。对于大多数寿险公司而言,在后疫情时代储蓄型保险的健康需求、竞争产品的吸引力下降、保险公司未雨绸缪以及低基数的作用下,2021年1季度的“开年”销售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上行惊喜。债券收益率方面,我们预计,受经济强势复苏前景的支撑,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维持在3.1%以上的稳健水平,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的减少将在部分程度上抵消经济复苏影响。 |
2021年1月6日 我们认为,疫情过后,网游、送餐和电商领域的增长天花板被抬高。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以及增强算法提升投资回报(ROI),广告市场在2021年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尽管明年游戏收入面临更高的基数,但我们认为,在对网游和优秀IP认知变化影响下,后疫情时代的APRU/付费比率将呈现结构性上升态势。 |
2021年1月5日 中国LED行业:迷你LED尚未成为主流,但已成为资本追逐热点 2020年12月,我们参加了中国LED研究机构高工产研LED研究所峰会。高工产研LED研究所预测,2022年全球迷你/微型LED市场价值将分别达到89亿元人民币/80亿元人民币,2021-22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3%/138%。从资本支出角度来看,迷你/微型LED显示屏无疑是中国LED行业的下一个驱动力。高工产研LED研究所指出,2020年中国有9个迷你/微型LED新重大项目公布,总投资额高达170亿人民币。 |
2021年1月5日 虽然疫情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负面冲击,但出人意料的是,2020年科技行业整体需求却相当坚挺,全球笔记本需求和中国5G手机需求尤为强劲。我们对科技的基本结构性看好观点始终立足于两大关键产品周期 —— 5G和云/数据中心(以及相关的AI/ML和数据分析应用)。这两大主题需求即使在2020年也相当强势(在这一年中,我们将2020/21年的5G销量预测提高了4-5%,至2.57亿/5.28亿),我们预计这两大主题的强势表现将贯穿整个2021年乃至后续时期。 |
2020年12月18日 在2020年下降7%后,我们估计,2021年智能手机销量年同比增长9%,5G渗透率更高(38%),苹果和OVX的销量增长将抵消华为的销量下降。我们预计,虽然华为在移动5G芯片受限,但5G BTS芯片已早有备货)。我们最看好6P/48-64万像素的摄像头升级,但对其他手机规格的价格压力持谨慎态度。虽然近期苹果供应链因AirPods预期重置(下调至2021年1.2亿)和2021年上半年订单预期而出现回调,但中国供应链将成为垂直整合的受益者。 |
2020年12月18日 后疫情时代养成的线上消费习惯、配送基础设施升级、新分销渠道下沉 (社群团购) 以及品牌转移至线上,让电子百货产业从2021年开始加速发展,线上渗透率从2019年的10%上升到2025年的33%。最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产品追求的社群团购(1.5万亿元人民币)将成为行业的主流颠覆者,尽管SKU (库存保有单位)较为有限。传统电商(2.4万亿元人民币)和超市仍将是提供更丰富选择的重要渠道。全渠道和前置仓(3200亿元人民币)提供最佳用户体验的按需配送服务。 |
2020年12月17日 我们预计在需求持续复苏和供需态势紧俏支撑下,2021年高端品牌的基本面依旧很强。考虑到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预计高端品牌(大部分为国企)将相继披露振奋人心的五年期发展规划。我们预计,高端板块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将继续保持最快速的销量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1%,远超行业整体水平(-0.8%)。 |
2020年12月16日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2020第四季度复苏态势依旧强劲:这一点在PMI环比上升、零售数据持续回暖和出口态势喜人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同时在瑞信瑞启中国的最新关键指标中也得到印证。展望2021年,基建逐步回暖、房地产投资受政策限制或有所回落,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也符合政策导向。同时,在疫苗相关的利好消息支撑下,全球经济复苏也将为中国出口提供支撑。 |
2020年12月15日 基于自上而下的研究,综合比较中国与其他市场的行业增长、市场格局和渗透率水平,我们发现,国货品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彩妆、零食、调味品、护肤品和软饮料等六大细分消费领域潜力巨大。这六大细分行业与同类市场(日本、韩国和美国)的渗透率差距在25-38个百分点之间,同时国货品牌也展现出市场份额扩张的潜力。尽管其余细分行业已实现相对较高的渗透率,随着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细分行业中仍有一两个我们认为潜力巨大的品牌。 |
2020年12月9日 氢能有望成为未来30年最重要、增速最快的低碳能源之一。据BP能源展望,到2050年氢能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例可达18%,而当前所占比例接近于零。这意味着氢能产业全价值链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美元。作为全球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中国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此前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氢能有望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
2020年12月8日 在我们的基础假设情境下,商业健康险保费到2025年将超过19万亿元人民币,隐含18%的复合年增长率,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医疗支出持续增长;(2) 商业健康险占整体医疗支出的比率上升;以及(3) 政府出台降低自付医疗费用的政策导向。根据我们的乐观假设情境,在医疗支出和健康险资金池规模加速扩大的背景下,到2025年,健康险保费规模将达到2.3万亿元人民币,隐含22%的复合年增长率。 |
2020年12月1日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该协定将在至少 6个东盟成员国和3个非东盟成员国完成本国相关批准程序并向东盟秘书长交存批准文件 60天后正式生效。从目前情况来看,协定最终生效尚需一些时日。一旦获批,RCEP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联盟(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2%)。协定涵盖商品、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竞争等多个领域,本期报告将着重讨论商品贸易问题。由于具体关税安排需两国之间(包括东盟成员国之间)协商确定,相关文件达数千页之多,因此在本期报告中我们将主要讨论与中国有关的问题。 |
2020年11月26日 过去十年,亚洲(除日本)股市整体年均复合收益率只有6.5%,每股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仅4.7%,如此表现诚然令人失望,但我们认为,新一轮盈利超级周期已经到来。过去十年,居民收入和中小企业占GDP比重上升,企业利润占比持续下滑,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得到扭转,企业占GDP比重将逐步回升。名义GDP增速的企稳将对企业利润率构成有力支撑,去杠杆带来的负面影响会逐步减弱。实际税率料将见顶。除2021年疫情过后的预期大幅反弹外,企业盈利增速在未来数年里仍有望保持在两位数水平。 |
2020年11月25日 11月24日,我们走访了上海半导体行业中的五家企业,它们分属IC设计、IP、代工和设备制造领域。多数企业表示新品导入进展顺利,对未来需求表示乐观。要点汇总: (1) 代工企业产能和基板供应紧张或将影响未来几个季度的收入增长;(2)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本土化趋势仍是主要业绩驱动力;(3) 韦尔半导体2021年将推出高像素CIS芯片;(4)华虹预计2021年汽车、5G、物联网、电力和国内市场需求将迎来增长;(5) 乐鑫表示第四季度有望实现全年收入目标,但同时表示存在不确定因素;(6) 芯原微预计第四季度业务将实现全面增长;(7) 金士顿逻辑和存储器业务国内外订单增长势头良好。 |
2020年11月17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总统令,限制美国人持有此前被认定与中国军方有关系的31家中国公司发行的证券。据我们对这一命令的解读,买入禁令将从2021年1月11日起生效,已经持有的证券应在2021年11月11日前卖出。直接被点名的企业以及一些间接持有的关联企业经历了短期股价下跌。虽然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很有可能在拜登政府上台后被撤销或者淡化处理,但令人担忧的是,反华措施可能越来越成为两党共识。 |
2020年11月17日 鉴于瑞信汽车团队提高新能源车渗透率的预测(2030年达到57%,此前预测为45%,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要求更加严格 ),假定单车带电量提高(从62千瓦时/辆提高到72千瓦时/辆 –主要受电池技术升级带动),我们将2030年新能源车辆电池需求预测从此前的1.5太瓦时提高到1.8太瓦时,隐含3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技术和产能领先地位有助于提高电池生产商的谈判能力。我们认为,尽管特斯拉电池日引发担忧,但新能源车需求仍处于初期增长阶段,即使一些OEM厂商计划内部生产电池,但仍为高质量电池生产商留下足够的增长空间。 |
2020年11月6日 瑞信第十一届中国投资论坛期间,以科技、消费、工业、医疗和房地产行业公司为主的150多家上市公司与参会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市值而言, 科技、消费、房地产、公用设施、工业行业的代表较多。我们邀请了朱民博士和黄奇帆教授担任今年中国投资论坛的主旨演讲嘉宾,围绕中国后疫情时代的宏观政策、中国十四五计划、以及“双循环”战略对经济的意义展开讨论。议题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双循环战略“在“十四五”期间的作用、供应链安全、技术创新、监管和全球化等。
|
2020年11月2日 (我们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十年资本支出总额将达到3,500亿欧元。我们对未来五年(2020~2025年)的新增装机容量预期仍然为36吉瓦,但对2025年以后的预测数据进行了调整,将年新增容量预期从6.5吉瓦提高到了11.6吉瓦,以此体现新市场的增长潜力。考虑到规划滞后、海域使用权有限等潜在制约因素,我们的预测值比政府/行业设定的2030年目标低了近25%。预计风电开发领域将迎来整合。虽然根据我们设定的基准情景,在诸多风机制造企业中,到2025年有望实现盈利的仅西门子-歌美飒一家,但也不排除风机和电缆制造企业掌握定价权的可能性;根据我们的估算,现有固定式风电项目开发企业的税后名义内部回报率大概在5~6%,但开发企业通常需要承担电价风险。未来预计浮式海上风电有望成为该领域先驱企业的一大盈利点。) |
2020年11月2日 中国是全球“独角兽”企业的第二大发源地。面临仍具挑战性的国际形势,中国开启双循环模式并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独角兽公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和缩小关键技术差距的领域。上交所、港交所和深交所推出的新制度已见成效。我们的行业分析师与大家分享了互联网、科技、汽车、医疗和金融科技五大板块的最新发展趋势。 |
2020年10月29日 我们预计随着新冠疫情消退,加上可支配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长期因素的带动,中国餐饮业销售额进入2021年将加速复苏,并在2019-2024年间保持稳健增长。我们认为,食品快递、供应链和数字化是促进餐饮连锁企业适应不断转变的消费者偏好、改善运营并快速扩大规模的三大要素。我们预计餐饮渠道的调味品销售额在2019-2024年间将实现8.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零售渠道和总体渠道6.7%和7.5%的增长率。 |
2020年10月28日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预计2021-2023年间将实现1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2016-2020年预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主要驱动因素如下:(1) 中国GDP增长;(2) 年轻消费者中的渗透率提高;以及(3) 高端化趋势推动平均售价提高。我们预计随着国产品牌受欢迎程度提高,中国品牌将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大众市场的份额。假设国产品牌的渗透率五年后达到约60%,与韩国/日本市场持平,我们预计国内护肤/彩妆化妆品牌将分别实现19.3%/33.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
2020年10月14日 我们预计,因新冠疫情后需求增长再次提速、行业整合以及原材料供应提高,涤纶利润率将触底反弹,并持续扩大。我们预计,2021-22年全球/国内运动服饰需求分别达到7%/1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在此带动下,全球/国内涤纶需求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分别再次提高到4%/5%。预计2020-2022年全球产能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因此全球供需应该保持大体平衡。 |
2020年10月12日 推出5G iPhone被视为是促进5G普及的主要推动因素,特别是在美国。尽管5G应用令人期待,但目前还没有产生足以让大众市场消费者更换到5G的“杀手级应用”,正如流媒体技术之于4G普及的推动作用。我们的全球团队发现,迄今为止推出的多数5G产品都专注于大容量数据包和5G手机,而不是应用,将2019-2024年预期收入增长率限制在每年区区1.3%的水平。因此,在逾9,58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基础上产生收益是个挑战,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这一行业年初至今股价表现不佳。 |
2020年9月30日 得益于政府为抗击疫情所采取的诸多经济刺激措施,中国建筑板块数据频频超出市场预期,我们也为此上调了钢材消费量预期,预计未来中国钢材整体需求仍有上升空间。尽管如此,由于市场高度分散,中国钢企面对国外铁矿石生产商的定价能力依然较弱。未来6-12个月,中国钢厂恐怕要继续挣扎在微利与保本的边缘 。 |
2020年9月17日 特斯拉已经成为市值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投资者看好它在电气化和自动驾驶方面的科技领先地位。继瑞信美国汽车团队近期发表特斯拉最新情况后,在本期互联系列报告中,瑞信中国汽车团队携手瑞信中国工业团队、瑞信中国科技团队和瑞信中国材料团队,深入分析其中国供应商将如何得益于特斯拉2020-2022年在中国116%的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我们预计特斯拉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黄金机会,更看好单车配套价值量更高的供应商。 |
2020年9月14日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移动游戏老玩家在居家隔离期间再度回归游戏,进一步加速手游市场的用户规模增长。虽然开学复工后,用户流量逐渐恢复正常,但二季度移动游戏板块的营收依旧保持强劲势头,同比增长28%,反映出不断增长的游戏用户规模及不断提升的玩家付费率及参与度。鉴于用户规模和参与度提升带来结构性利好、主流IP商业变现助力中长期收入增长,我们持续看好网络游戏板块。 |
2020年9月8日 据我们观察,尽管7月份消费数据略显疲软,但总体上中国消费复苏趋势十分明朗。我们确信2020下半年中国消费复苏进程仍在坚实的轨道上:虽然局部零星爆发的疫情令投资者有所顾虑,但随着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改进和疫情防控机制快速响应,局部疫情会迅速得到控制。 |
2020年9月1日 亚太量化投资策略:沪港通南向投资者情绪追踪- 消费股相对于IT股更受青睐,美团受到关注 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标志着国际资本流动划时代的结构性转变。我们认为这是本地区最重要的长期主题之一。这一趋势的第一个试点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沪深港通南向资金重燃香港市场的流动性,并成为驱动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我们相信南向投资者群体具备信息上的优势—吸引大量南下资金的股票通常跑赢大市。 |
2020年8月26日 亚太量化投资策略:主题投资 – 把握中国婴儿潮一代退休带来的机遇 未来十年将是历史上退休人数最多的十年。超过2.45亿人的中国婴儿潮一代在进入退休年龄后将成为一个强大的消费群体。为了了解这一趋势带来的影响,瑞信瑞启中国团队对此进行了一项全面的抽样调查,揭示了中国婴儿潮一代在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方面与当前一代老年人的明显不同。这一趋势将对涉及中国婴儿潮一代消费的上市公司股票产生深远影响。 |
2020年8月25日 尽管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相当明晰,市场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速度或许尚不清楚。我们瑞启中国(CQi)团队的研究对1,500名中老年消费者展开全面调查,重点关注婴儿潮一代。我们来自中国以及全球相关行业的分析师们将本次瑞启中国研究成果纳入考量,对各行业与之相关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挖掘相关投资主题。 |
2020年8月17日 我们估计2020年/21年/22年全球数据通信收发模块市场增长幅度将分别达到24%/26%/22%,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64亿美元,主要推动因素为同期内顶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16%/18%/8%的增幅。400G规格升级需求(2019-22年预测复合年增长率142%)和100G需求回升(复合年增长率8%)预计将成为主要推动因素。我们还预计,2020年/21年每年将新建约60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并且向统一的叶脊网络架构转变将推动光模块需求。 |
2020年7月21日 思科报告中所称的26%的数据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如今数据变现能力才是人们关注的新焦点。作为降低分析成本的两项首要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有望释放99.5%的待开发数据潜力,进而可推动应用程序工作负载量以及云计算市场规模的加速扩张。云IT基础设施支出以10%的复合年率保持增长的同时,传统IT基础设施支出却在以1.2%的速度逐年下降,各类联网设备和视频应用的不断涌现、企业和零售云服务的显著增加以及AI数据分析的加速发展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几大因素。 |
2020年7月16日 我们预计印制电路板(PCB)在5G基站的含量价值几乎会达到4G基站的5倍,再者提高覆盖密度會增基站數量。我们预计中国/全球的网络接入网和传输的总体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元人民币/1680亿人民币。假设印制电路板基材覆铜板(CCL)占印制电路板基材市场价值的24%,中国/全球电信领域的覆铜板需求量将达到200亿人民币/400亿人民币,其中高频覆铜板可能达到60亿元人民币/120亿人民币,高速覆铜板可能达到100元人民币/200亿人民币。 |
2020年6月26日 受年初债券收益率低迷影响,对保险公司投资前景以及保险业务潜在“利差损失”的担忧加剧。尽管近期债券收益率回升到2.9%,但从H股0.64倍内含价值倍数(12个月远期)的估值看,市场仍信心不足。我们认为,如此低估值水平显示对资产和负债的担忧过度。因10年期中国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从2.5%谷底反弹到2.9%,我们将长期投资回报率基本情境预测从4.5%提高到4.75%。 |
2020年6月15日 我们认为电商平台是最大赢家,预测电商平台在中国家用电器零售销售中的占比将于2030年升至65% (2019年占比41%),而个体门店和经销商占比相应下降。全渠道/渠道渗透是推动电商零售业多方位扩大总体潜在市场以及把握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动力,而具备自有经销渠道的品牌正快速适应变化,避免被淘汰。我们预计京东、美的和小米有望成为最大赢家,将格力/老板评级下调至中性/跑输大盘。 |
2020年5月26日 鉴于近期美中两国金融投资方面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国上市企业无疑需要寻找替代美国市场的上市地。证券交易所和监管机构经过两年的改革之后,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基础设施已做好了迎接中国发行人回归本土的准备。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的开放与改革已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级和二级市场交易日益活跃。上交所科创板已有94家企业首发上市,以较高估值募集资金1120亿元人民币,香港上市制度改革也吸引了17家公司融资1173亿港元。 |
2020年5月15日 中国市场策略:中国A股投资论坛总结—前景更加光明,但海外需求存在风险 在参加瑞信中国A股投资论坛的60多家公司中,有37家在我们覆盖范围之内。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工业、消费品和汽车行业。大多数公司(57%)持乐观态度,其余14%持中立态度。半数公司预计第二季度业绩将较第一季度有所改善,30%的公司预计第二季度业绩将更差。2020年下半年前景似乎更加向好,75%的公司预计到2020年下半年市场前景光明,业务改善,仅有3%的公司预计情况将恶化。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可能更严重且持续更长时间,海外需求(占59%)是企业最常提及的风险,远高于国内风险(18%)和竞争(19%)。 |
2020年5月4日 中国是第二大独角兽企业来源地。与美国相比,中国独角兽企业更依托业务模式创新,利用规模庞大快速增长但相对分散化的消费市场。因研发投资较低,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技术/软件和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公司较少。未来研发开支的增加可能催生这些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调整,以利于有创新业务的企业发展。中国内地于2019年6月推出科创板,作为全新设计的试点,引入IPO注册机制、新公司门槛、新财务测试并鼓励同股不同权和红筹股。 |
中国市场投资策略:中国迎来消费反弹(下篇):经济复苏前景向好 疫情不确定性犹存无碍国内消费逐步复苏。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欠佳,但部分关键指标表明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已进入逐步复苏轨道。中央及地方政府已出台多项消费刺激措施,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举措落地。进入3月后,电商行业迅速回暖,各大平台月活用户指标全面超越去年12月水平,快递业务量反弹强劲。目前快递客流量已达到疫情前的75-80%,预计5月可全面恢复至正常水平 |
2020年4月3日 在从石油生产商转向消费者的逾1万亿美元收入之中,5,000亿美元在国家之间转移,5,500亿美元在国家内部转移。在石油净出口国产生的损失之中,大约85%来自俄罗斯、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政府损失最大,可能增加借贷。大约84%的节约可能最终为石油消费国享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疫情导致的封城影响,对于韩国、中国和印度尤为如此。油价下降有助欠发达经济体的发展,因高能源强度有助提高生产率。 |
2020年3月18日 除了净息差收窄造成的压力之外,2020年里大部分因素对于中资银行都很稳定。然而,鉴于疫情爆发,瑞信将2020年GDP预测从5.9%降至5.5%。我们预计目前还存在进一步下行风险。宏观环境不利将给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造成压力。今年将充满艰难险阻。随着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定经济增长正成为政府议程中的重中之重。 |
2020年3月13日 亚洲半导体行业:2月份台湾销售:最初受到中国疫情冲击,全球风险仍在演变 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台湾板块表现严重落后。2月份台湾产业链销售额导致季度至今销售额季度环比下降37%。电子制造服务业和个人电脑/笔记本ODM厂商表现欠佳,但半导体行业订单却未受冲击。我们的团队研究发现,下游产能利用率正在恢复,但全面投产可能推迟到2季度。受中国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在瑞信研究覆盖的公司中,26%的公司季度至今销售额超越市场普遍预期;4%与预期持平,70%未达到预期。 |
2020年3月12日 我们开始覆盖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并赋予“高配”评级,依据是:(1) 盈利增长强劲;(2) 充足的储备项目具有高度可预见性;(3) 质量好,公司自由现金流为正。我们认为,强劲的股价势头可以延续,支撑因素包括:(1)利润率具有弹性;(2) 疫情后将获得更多政府支持;(3) 纳入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后将有更多资金涌入。我们认为,基本服务板块将受益于房地产竣工上行周期,而行业领头羊将能够享受到更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看好的公司具备:(1) 高增长可预见性;(2) 强大的执行实力;(3) 高质量社区增值服务客户群体。 |
2020年3月12日 瑞信全球能源团队将2020/21年的布伦特石油价格预测从先前的63/65美元降至42/50美元,并预计油价仍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内面临压力。我们认为,近期内油价可能面临临时性跌至接近20美元的风险。 |
2020年3月5日 亚洲石油和冶炼板块:雪上加霜:新冠病毒爆发扩散进一步冲击需求 自2月5日前一次评估以来,新冠病毒扩散态势在中国境外进一步恶化,目前65%的亚洲石油需求方国家受到了冲击。我们目前的预测是,2020年1季度有140万桶/日的需求损失(之前为65万桶/日)。 对于全年,我们预测的损失为57万桶/日(之前为27万桶/日),由此导致亚洲石油需求年同比下降11万桶/日,这也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的需求同比下降。鉴于需求受到冲击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我们预计炼制毛利的恢复将比我们先前的预测要更慢。我们将2020年产品价差预测平均下调了21%,并认为2月份炼制毛利的反弹可能是短暂的。中国炼油企业的开工率可能已经见底,并且,随着去库存压力不断增加,中国产品出口将会在未来几个月增长。 |
2020年3月4日 亚洲科技行业策略:智能手机;需求可能面临小幅度负面影响;5G在中国基本步入正轨 中国境外情况和2019年苹果手机总体出货量增长好于预期,这一局面本该促使我们上调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
2020年3月3日 目前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远程办公,中国有大约2亿公司职员被困家中。受疫情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严厉的隔离措施,鼓励民众居家隔离。 |
2020年2月25日 中国市场策略:中国复工复产 (第3周):恢复之中。高频数据需要跟进 本周当地媒体报道的复工复产情况呈现出明显好转迹象,省级平均复工率从38.9%提高到61.9%。 |
2020年2月20日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除湖北以外地区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除了抗击疫情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还在努力维持经济稳定,将复工复产作为首要任务。 |
2020年1月21日 武汉肺炎爆发在未来几个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经济和市场可能有何影响,我们可从2003年非典中寻找一些经验。基于2003年轨迹,我们相信短期内股市受到冲击,但如果政府能确保及时准确披露信息,一旦新增病例开始下降,市场可能趋稳,并触底反弹。 |
2020年1月15日 2020年,我们预计总体消费信心保持高水平,有望支持零售额稳定增长(年增长约8%),高价商品将有温和反弹。我们预测近期有些不利因素,比如中国春节日期提前以及去年减税的利好逐渐消失,但因长期动力以及宏观环境趋稳,预计今年消费行业仍将保持相当弹性。 |
2020年1月9日 我们预计2020年是5G的关键拐点,中国的资本支出预计将反弹16%。瑞信科技行业战略分析师预测,2020/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5亿/5亿台,中国出货量将达到1.21/2.08亿台 (占全球总量的48%/42%)。我们预测5G是推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更新周期的关键。 |
2020年1月6日 2020年电子商务和教育板块可能继续表现抢眼。2019年这两个子板块股价分别上涨83%/64%,预计今年增长状况仍领先其他子板块。我们预计长期因素,包括低线城市渗透率、线下份额增长以及进一步变现将支持这两个子板块的表现。其他子板块中,我们认为本地消费品前景光明,但对增长可能放缓的游戏板块持相对中性观点。因为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以及私营企业持续抢夺份额,所以尽管在线娱乐、广告和垂直板块有可观增长,但仍是我们最不看好的板块。 |
2019年10月23日 新百家乐下注玩法以及免佣百家乐赌桌的增加或将提高赌场和中介的利润率。我们认为这一板块持有量偏低,预计2020年之前博彩业收入将持续增加。我们还预计新任特首和基础设施方面均会出台更多支持澳门的有利政策。 |
2019年10月3日 为了解中美贸易战对制造业基地的影响,我们调查了100家公司(全球销售额1万亿美元),并深入分析贸易流、行业趋势以及宏观经济驱动力。在本期《关联》(Connections) 系列报告中,瑞信认为五年间将有约3500-550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额移出中国。 |
2019年7月17日 我们的分析显示,在现有8.3亿互联网用户以外,尚有2亿未开发用户,获得这最后一批用户的速度将非常快。中国仍有一半以上人口的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我们预计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促进消费升级,进而更有利于领先企业的变现。 |
2019年7月10日 在中国服饰行业中,我们预计运动服饰板块将获得最快增长,主要支撑因素包括运动休闲、个性化和定制化、电商和社交媒体。中国品牌能否成为时尚弄潮儿?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分析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看法已发生变化,2019年瑞信新兴消费者调查也为此观点提供了佐证。 |